【题目】黄河中下游的分界是( )
A.兰州—河口
B.河口—孟津
C.河口—桃花峪
D.河口—小浪底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以观察到的地球范围主要位于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2】图中A点大致位于
A. 40°N,120°E附近 B. 40°S,120°E附近
C. 40°S,120°W附近 D. 40°N,120°W 附近
【3】有位乘客在日出时分从A点登上飞机,几个小时后到达(43°N,87°E),发现当地太阳刚刚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A. 纬度差异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公转 D. 四季交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位外国留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乡:“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是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据此判断其家乡可能位于( )
A、地中海沿岸 B、东南亚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欧洲西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我过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标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
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内蒙古高原
C.喀斯特地形广布的是云贵高原
D.雪山连绵的是黄土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填写“隆起”或“凹陷”)
(2)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地球表层大致可划分为 大板块,图甲实验反映的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 现象(填写“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3)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填写“挤压”或“张裂”),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 现象(填写“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 年10月26日厦门到成都的厦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下图示意“厦蓉高速线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高速公路主要经过的地形区有
①东南丘陵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云贵高原 ④四川盆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沿该高速公路自驾游过程中,能观赏到的传统民居是
A. 吊脚楼 B. 窑洞 C. 蒙古包 D. 四合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拍摄总行程超过2万千米,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材料二 见下图。
(1)①省的省会城市是 ;②省的简称是 ;2013年4月20日, 省(填序号)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④省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族。
(2)下图为沿北纬30°纬线经过的大的地形区,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处 盆地、横断山区和乙处的 高原,整个地势特点是 。
(3)北纬30°纬线穿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普遍种植水稻,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却降水很少,沙漠广布,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河流水和湖泊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下图完成各小题。
(1)塔里木河属于_________河,地处图中_______(甲、乙、丙、丁)地区。
(2)从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看,武汉属于__________带,海口属于_________带。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用生长在大海中、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的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 并以厚石砌墙,这种房屋叫做海草房。海草房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并且海草是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与破坏,它是一种极具生态价值的民居。下图为海草房的位置图及外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草房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A. 苏B. 鲁C. 浙D. 辽
【2】海草房所在地区
A. 全年降水量均匀B.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C. 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D. 终年高温多雨
【3】海草房的生态价值体现在
A. 海草能够重复利用B. 海草具有防虫蛀、防霉烂的特点
C. 海草废弃后能够降解D. 海草房的历史悠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