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分析:读印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A~F是西南季风的几种变化情况,
将A~F填入下表中,说明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关系。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
项目 | 旱灾 | 水灾 |
西南季风的变化 |
(2)用箭头在印度地形分布图中画出西南季风。
(3)印度的地形和降水影响作物的分布,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表。
农作物 | 分布地区 | 地形 | 降水 |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 较多(1000mm以上) | ||
小麦 | 高原 |
(4)根据上述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
【答案】
(1)BCE;ADF
(2)
画图略
(3)水稻;平原;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较少(500—1000mm)
(4)
水热条件优越,地形平坦
【解析】(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且风力强盛时容易造成涝灾,而当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且风力不足时易造成旱灾。(2)结合地图册记忆;(3)印度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其中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地区。此地降水较少,而小麦为耐旱作物,故适宜种植。水稻则分布于印度东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该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故种植水稻;(4)①印度大部分地区热量充足,很多地方可以一年三熟。②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③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④耕地面积广。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地形分布略图,回答以下问题。
(1)⑤处附近的著名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2)B处所在高原的特征是( )
A.开阔坦荡,一望无垠
B.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C.沟壑纵横,覆盖巨厚黄土层
D.地势高耸,雪峰连绵
(3)E处附近的著名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里的海峡是指( )
A.琼州海峡 B.台湾海峡 C.朝鲜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秘的南极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读图回答:
(1)下列到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A. 寒假期间 B. 暑假期间
C. “五一”前后 D. “十一”前后
(2)去南极地区旅游可以先搭乘飞机至阿根廷的乌斯怀亚(54°S,68°W)或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53°S,71°W),这两个城市中离南极点更近的是__________。
(3)从上海(东八区)出发去阿根廷的乌斯怀亚,一般需在美国纽约(西五区 )转机。上海和纽约的区时相差
A. 13小时 B. 8小时 C. 5小时 D. 3小时
(4) 到乌斯怀亚后,再换乘游轮穿越风急浪高的______海峡到达南极半岛。若想体验极昼的游客,则需选择图中A、B两条航线中_________线前行往。
(5)抵达南极半岛的游客被告知,如果要和自己喜欢的动物合影,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南极地区典型的动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相关材料及南极洲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胜利建成.这是继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1)南极洲大部分位于________(“低”或“中”或“高”)纬度,地处五带中的 ________带.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____ 洲.
(2)在图中B处的粗弧线上用箭号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南极洲四面都是海洋,A处是 ________洋.
(4)三个科学考察站中,位置最南的是________ 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站.
(5)建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山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B,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C,河,注入洋。
D,群岛,E、山脉,是亚洲与洲的分界线。
(2)亚洲地跨带、带和带。(温度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