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了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保持劳动力规模,2015年10月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1)读左图,曲线坡度越大代表人口增长越________。从图上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增长最快时期为________(填序号)。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过多,会带来什么问题?(至少说出1点)________。从1982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因为这个时期我国实行了________政策。

(2)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读右图,我国自________年后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人数为________亿。

【答案】 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减缓 计划生育 2005 2.1或2.2

【解析】(1)读左图,曲线坡度越大代表人口增长越快,从图上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增长最快时期为②时期,是我国解放后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期;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过多会导致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从1982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变慢,是因为这个时期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由图可知,我国自2005年后60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10%,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人口总数为2.1亿左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左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读图回答问题。

(1)造成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左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 (节气),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_______现象,此时在右图中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处。

(3)如左图所示,此时北京(116°E,40°N)正值________ (白天、黑夜)。

(4)地球由丁处公转到甲处的过程中,我们这里的白昼_______(变长、变短),澳大利亚的正午物体影子_______(变长、变短),太阳直射点由_______纬线移动到_______纬线。

(5)下图是东营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左图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到吉林市旅游,要游览吉林各旅游景点,应该查找( )

A.吉林市导游图 B.吉林市铁路图

C.吉林市地形图 D.吉林市气候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_____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

(2)①球太阳直射在_____ (填写纬度),这一天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 ,这一天漳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南极圈以南出现________现象。

(3)元旦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和_______之间(填字母①\②\③\④),而后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往______移动。

(4)上图为同一位置不同时间,玲玲的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设玲玲身高不变,在不考虑方向的情况下,请比较判断:

A.在一天中,更接近中午的是_________(甲或乙)图。

B.在一年中,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________(甲或乙)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最东端附近的学生早晨8点上课时,最西端附近的时间大是约(

A.3点钟 B.4点钟 C.5点钟 D.6点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区是( )

A. 黑和粤 B. 黑和琼 C. 新和台 D. 内蒙古和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我国的两个跨省区域(阴影部分),区域A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区域B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纽带,请判断出区域A为 地区,区域B为地带。
(2)为改善区域A脆弱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不少于两条)
(3)区域B东起 , 西至四川省的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4)区域B有我国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苏宿迁2016中考地理下列叙述能反映南亚气候特征的是(  )

A.南亚各地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很多

B.南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C.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

D.南亚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