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我国小麦集中产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区大部分位于我国_________(季风、非季风)区。M_______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之一。

(2)甲、乙区大部分位于我国N_________(山脉)以北,它们共同的优越气候条件是_______

(3)甲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________熟,而乙区的作物熟制与其不同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4)丙区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盆地,丁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季风 冈底斯山 秦岭 雨热同期 纬度因素 四川 沿河 有灌溉水源

【解析】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1)读图可知,图中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M冈底斯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图中甲、乙、丙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季风区。

(2)读图可知,图中N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甲、乙区大部分位于该山脉以北的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读图可知,甲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纬度较高,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乙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纬度较甲区低,影响两地作物熟制不同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4)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原,以南的丙区是四川盆地,丁区位于塔里木河沿岸,河流沿岸有便利的灌溉水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甲>乙>丁>丙

B. 海拔:丙>丁>甲>乙

C. 密度:乙>甲>丁>丙

D. 气压:甲>乙>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片完成各小题:

(1)A图表现的是族的节,他们在这一天互相泼水祝福;
(2)B图表现的是族的民族风情,其民族每年 7、8 月份或秋季都会在草原上举行节骑马、摔跤、射箭是其传统娱乐方式;
(3)C图展示的是族的节,他们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晒佛是这个节日最隆重的活动;
(4)我国最重要的一项民族政策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请把下列五个自治区和它们所对应的民族搭配:
A内蒙古自治区 (1)壮族
B广西 (2)藏族
C西藏 (3)回族
D宁夏 (4)维吾尔族
E新疆 (5)蒙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前往欧洲的难民增多,德国等国是其主要迁入地。德国鲁尔区曾经历了繁荣、衰落、振兴过程,如今已成为世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典范。

(1)欧洲西临___洋,P海峡是欧洲与____洲的分界线。

(2)Q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3)R半岛多地震,原因是地处板块的____;决定该半岛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4)鲁尔工业区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有、山东省、和台湾省。
(2)甲图中虚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北端的A是黑龙江省的 , 南端的B是云南省的。由此可看出,我国东南部人口密度 , 西北部人口密度
(3)AB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请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方面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襄阳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主不自垂三顾,安得先生出草庐?”诗中描绘的是襄阳哪个名胜古迹

A. 夫人城

B. 仲宣楼

C. 古隆中

D. 米公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经纬网图”,并完成问题。

(1)写出A,B两地的经度和纬度:
A
B
(2)B地位于A地的方向。
(3)B地属于温度带中的带,A地位于纬度带中的(低\中\高)纬度。
(4)A地位于(东或西)半球;B地位于(北、南)半球。
(5)A,B两地都有太阳光直射现象吗?
(6)A,B两地哪个大气温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某中学生科考队在暑假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对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

A. 内蒙古、陕、晋、鲁B. 晋、鲁、内蒙古、秦

C. 内蒙古、晋、秦、鲁D. 晋、陕、鲁、内蒙古

2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考察途中①地发生了凌汛,②地属于黄土高原,③地水土流失严重,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