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水田/旱地)为主,乙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2)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从广州坐高铁到北京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左右。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属于京广线的是______(填序号)。

(3)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沿海的_____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网购已成为新的商业形态,春节一批鲜花从昆明运往上海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_____

A.内河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5)上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农业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_____

A.A地发展水果种植,满足市场需求 B.B地种植花卉疏菜,方便供应城区

C.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D地发展海水养殖

【答案】旱地水稻京津唐BC

【解析】

图中甲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乙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为南方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京广高铁是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是图中的铁路线;

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沿海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位于环渤海地区;

从上海运输2万吨钢材到北京,应选择运量较大,运价较低的铁路运输方式;

秦皇岛位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果有苹果,粮食作物为小麦,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甘蔗性习湿热,生长在南方地区,故秦皇岛港运往海口的货物不可能是甘蔗;

右图是我国的福建省某城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从农业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该地区海拔低于500米,丘陵,可以发展水果种植,满足市场需求,故A正确;该地区沿海,人口稠密,可以种植花卉蔬菜,方便供应城区,故B正确;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会影响湖泊的蓄水量,丰水期不能蓄水,枯水期不能供水,造成旱涝灾害,故C错误;该地区靠近海洋,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供人们生活食用,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马戛尔尼使华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戛尔尼使华航行路线示意图和旅途见闻。

1793年7月1日,正值夏季。我们从六横岛上岸,岸边小平原上种着水稻,耕作得很精细。附近村庄的房子用木头建造,房顶上用稻草搭盖着,房子四周种的是竹子。

写出图中D处所临的大洋和所在的大洲。_____。材料一中“我们”看到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A、B、C中的哪一处?_____。理由是什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________%。

(2)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但国内生产总值却占世界的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________主义和________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________被掠夺,生产品种________,建设资金________,生产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集中分布在( )

A.西部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青藏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9年2月21日共同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______。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

A. 《杭州宣言》 B. 《台北宣言》 C. 《北京宣言》 D. 《岳麓宣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河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总量丰富,人均丰富

C.总量缺乏,人均不足 D.总量缺乏,人均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大洲的划分看,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非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这种聚落多分布在( )

A.山谷地区 B.平原地区 C.沙漠地区 D.绿洲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