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表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黄河沿岸监测点 | 兰州 | 河口 | 龙门 | 陕县 | 利津 |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 3.48 | 6.67 | 33.3 | 37.7 | 24.7 |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 1.19 | 1.67 | 11.2 | 16.0 | 11.5 |
Ⅰ、数据分析:读图和表,黄河流经 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 ,植被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①)A、上 B、中 C、下
(②)A、疏松 B、坚实 C、瘠薄
(③)A、破坏严重 B、茂密 C、单一
Ⅱ、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 ”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 ,坡度变缓,河水流速 ,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 .
(④)A、地下河 B、黄金水道 C、地上河
(⑤)A、小 B、窄 C、宽
(⑥)A、加快 B、变慢 C、不变
(⑦)A、抬高 B、降低 C、坍塌
Ⅲ、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
结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 .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 .
(⑧)A、甲 B、乙 C、丙
(⑨)A、多 B、少 C、快
(⑩)A、植树种草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修建水库.
【答案】B;A;A;C;C;B;A;C;B;A;
【解析】Ⅰ、读图和表,黄河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致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故黄河流经B(中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A(疏松),植被破坏A(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Ⅱ、河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致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故黄河下游素有“地上河”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变缓,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Ⅲ、甲的植被最多,河水的含沙量最少,丙河的植被最少,河水的含沙量最多,所以甲、乙、丙中泥沙量最多的是丙河,结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茂密,水土流失越少,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是植种草树。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局部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铁路线的名称:① 铁路,② 铁路,③ 铁路。
(2)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不仅铁路交通便利,而且具有 运输的优势。
(3)图中在建铁路将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请问“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 。
A.展现我国世界一流的铁路修建技术水平
B.投资大,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C.节约江汉平原的土地资源
D.防止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B.沿海沿河人口少,干旱荒漠人口多
C.平原人口多,高原人口少
D.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牧区人口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出口轿车、飞机等工业产品
B.服务设施齐全完备
C.大量出口石油、木材、橡胶等原材料
D.占世界人口比重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为我国的 水系,甲处是 山脉.
(2)A处是 水利枢纽,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 和第 两个阶梯分界线上.
(3)A处水利枢纽具有排沙的功能是为了防止该河流从 (地形区)带来的大量泥沙到了下游河段沉积,减缓“地上河”带来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素质
C.能控制人口增长,降低生存空间
D.会造成我国劳动力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山体部位名称:A. ,B. ,C. ,
(2)河流甲段的流向是自 向 流。将图上的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比例尺 。
(3)①地的海拔是 米.它与②她的相对高度是 米,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