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辆汽车的车牌号码是“黑A 16888”,则该车辆落户的省份是 ( )
A. 甲省B. 乙省C. 丙省D. 丁省
【2】关于四省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 位于北方地区的省区是乙、丁B. 能源相当短缺的是甲、乙
C. 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去甲省D. 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省区可能是甲、丙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 300多千米的边界全线勘定。中国将从此收回黑瞎子岛一半大约170多平方千米的领土。下图为“黑瞎子岛及周边地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瞎子岛将成为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
B.a为中国,b为俄罗斯
C.黑瞎子岛位于d江(黑龙江)与c江(乌苏里江)汇合处
D.黑瞎子岛的部分回归是中俄友好、和平解决领土纷争的一个成功案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深秋时节,金色胡杨把塔里木河两岸妆点得如诗如画,如图所示。胡杨,维吾尔语叫“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它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胡杨生长的地区年降水量小于50mm,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
A. 北多南少 B. 西多东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东北多西南少
【2】【2】塔里木河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是因为它
A. 属于外流河,流量很大 B. 为当地提供珍贵的水资源
C. 是我国流程最长的河流 D. 地处寒温带,结冰期较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8月23日台风“天鸽”在广东省沿海登陆,局地出现暴雨,最大阵风8-10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够表示台风登陆时天气状况的天气符号有
A. ①③⑥ B. ①⑤⑦ C. ②④⑥ D. ④⑤⑦
【2】我国台风多发的季节是
A. 春夏季 B. 夏秋季 C. 秋冬季 D. 全年
【3】如果你在海边度假时接到台风预警,应该
A. 尽量不要外出 B. 住在海边帐篷里
C. 照常下海游泳 D. 启程到山区远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陆上邻国①是 , ②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③是。
(2)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省区:④ , ⑤;
海域:⑥ , ⑦海峡
(3)我国领土最西端在高原。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滇、、粤、(填简称)
(5)乌鲁木齐所在省级行政区域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 其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黄河沿途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最终注入的海洋名称:
A 高原,B 高原,C 高原,D平原,E海。
(2)写出黄河各河段的分界点名称:① , ②。
(3)黄河中游有两条支流注入:③河,④ 河。
(4)⑤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 ⑥为我国最大的湖泊 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的西部和北部绵延着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流淌在山脉之间的溪流和河水都汇集到了山下广阔的平原上,使这座城市焕发了勃勃生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1:公元前一千多年,周武王封尧后代于蓟,三国时期曹植曾写下:“出自蓟北门,遥望湖池桑”,如今人们把这里叫做北京。
资料2:中国大运河是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的总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1986年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村附近发现了商周时期贵族的墓葬。读图可知该古墓位于中心城区的________方向。
(2)结合资料,分析北京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
(3)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了北京、河北、天津、山东、 和浙江六省市。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明朝时,从杭州驶往北京的货船上常见的货物有( )
①丝绸 ②茶叶 ③毛皮 ④煤炭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有人说京杭运河是“水做”的,京沪铁路是“钢做”的。和京杭运河的水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有哪些优势?
(5)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8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览,运河沿线多地文化部门展示了大运河文化带的传统魅力。请从展示或保护大运河文化带的角度,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题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