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一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该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说明竹子里气体中肯定含有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说明竹子气体里肯定有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做了上述两个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1)  排水法  ;(2) O2 ;(3)    CO2
(4)竹子中气体含有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必须写全)

试题分析:(1)排水法,(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红磷能在该气体中燃烧,说明竹子里气体中肯定含有氧气,(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说明竹子气体里肯定有二氧化碳,(4)由第二步实验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说明竹子中气体含有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低;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而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说明竹子中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故竹子中气体含有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必须写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欲探究市售 “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和牙粉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 和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适量R 溶液。R 溶液是           
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和C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

将B和C试管中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Ⅱ:         
 
实验结论:                                                             。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两套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取  
           (操作Ⅰ),放于锥形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R 溶液。

 

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有气泡产生。

待②反应结束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称量反应后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并加以比较
加入“双钙防蛀”牙膏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大于加入牙粉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的作用是:                                              
【反思】
(1)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请你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准备】
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现象Ⅰ
溶液变红
加入CuSO4溶液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现象Ⅱ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          ;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NaOH和Ca(OH)2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蜡烛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于焰心温度较低,还会发生不完全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它产物,小希对此进行了探究。

将图1所示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蜡烛,将导管的一端插入焰心部分,引出焰心中的部分气体(如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
(1)盛有冰水试管的水层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色固体,说明引出的气体中含有                 
(2)插入焰心的导管变黑,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时有             (填化学式)生成。
(3)将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导管另一端,发现其内壁有           ,说明蜡烛燃烧有H2O生成。点燃酒精灯,发现导出气体可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上沾有石灰水的烧杯,浑浊,           (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导出气体燃烧一定生成了CO2,理由是            (填序号)。 
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石蜡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蜡烛燃烧生成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经实验证明该导出气体还含有CO,CO燃烧的产物与蜡烛燃烧产物之一相同,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1)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2)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色固体
44.1
40
1.82
 
(3)猜想与假设:
①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③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4)交流与讨论:
①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②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a.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b.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利用了金属的                        性。
c.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与反思:
①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黄色固体。左玻璃管上端的黄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结论。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图A所示实验集气瓶中的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图B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酚酞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图C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E. 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0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到底Mn02是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以及还有哪些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呢?
【小组讨论】:小明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
小红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
小峰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他们的观点,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请你写出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____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_______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E.②和⑤
(3)由以上实验能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速率       ;
(4)加入Mn02后,H202分解的速率大大提高,为了证明Mn0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必须检验其质量没有改变,可通过      (填操作名称)将其分离出来称量,同时还应检验其         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久会变成黑色,小明、小强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蔗糖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蔗糖中可能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明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               (填元素符号)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填“变多”“不变”“变少”)。
【反思与评价】小明实验中烟灰可能起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图1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并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贴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        ,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是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的观点是     (填“能”或“否”),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