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2013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冬季使用煤炉取暖

B.加快煤电产业升级

C.使用太阳等清洁能源

D.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宗旨就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会造成污染空气;

加快煤电产业升级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较少汽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高锰酸钾;⑤铁丝;⑥海水;⑦氮气;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四氧化三铁.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气体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H2 BO2 CN2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与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30 mL气体为准(即比较反应的快慢程度)。

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它可能影响实验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15mL

15mL

CuO(0.5g)

15mL

MnO2(0.5g)

(1)检查图()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操作时图()装置中加入药品和试剂的先后顺序是, (用化学式填写);

(2)图()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阻止氧气与水的接触,防止氧气

从设计原理看,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和现象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取15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g 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CuO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 B.氧 C.铝 D.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可燃物和氧气接触,一定会燃烧

B.有限空间急速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C.厨房失火,应移走液化石油气以隔离可燃物

D.炒菜的油锅着火,可以用扇子扇风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发光放热

B.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液氧和氧气是同一种物质,所以均为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面图一、图二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M点的意义是 ,此时反应中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质量比是 ,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吸热)。

(2)图二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有关反应图像,该图像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v1ml时无气泡产生,此时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大于v1ml后,NaH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所加盐酸的体积等于v2ml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所加盐酸体积大于v2ml时,溶液的PH 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是 (填序号).

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 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