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北京)右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
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NaOH(或浓硫酸或生石灰).
NaOH(或浓硫酸或生石灰).
稀盐酸
稀盐酸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2)根据碳酸是由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形成,先控制与水接触即可;(3)根据气球膨胀可能由于产生气体或溶于水放热来考虑.
解答:解:(1)由于氨水和酚酞试液不在一个烧杯中,但酚酞试液变红了,说明氨水进入了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才运动到酚酞试液中的,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要先通过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发现石蕊不变色,再滴加水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酚酞试液变红;
(3)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由于甲中滴管是水,所以该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所以烧杯①中可以是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因为烧杯②中含有镁,所以金属可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气球鼓起,所以酸可以是硫酸或盐酸.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3)NaOH(或浓硫酸或生石灰);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考虑气球鼓起的原因是压强增大,可能产生气体或溶于水放出热量,要熟记溶于水放热的常见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3月11日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大地震,并引起大海啸,同时又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危及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
 
合理的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跑向楼下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4)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
①核辐射的标志是
 

精英家教网
②目前检测到核辐射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人工放射性核素碘元素(I-131)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精英家教网
A.I-131的原子序数是53          B.I-131中子数是53
C.I-13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D.I-131的质子数是53
③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碘化钾(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1      D.+2
(5)地震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H2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方程式中还应补充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上述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北京)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命吸管”(如右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吸附
吸附
和过滤的作用.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硝酸钾(或KNO3
硝酸钾(或KNO3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200
200
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NaCl
NaCl
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B
(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小明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右图实验: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NaOH溶液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请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谈谈怎样变废为宝,有效利用二氧化碳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写出一条即可)
(3)2011年3月,一名工作人员在在政协委员驻地北京国际饭店展示“环保石头纸”.主要原料为碳酸钙,可降解的“环保石头纸”以便签、文件袋等形式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上.这种纸代替常规的纸,其优点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北京一模)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