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 B | C | D | |
Ⅰ | CaCO3、稀HCl | Na2CO3、稀H2SO4 | Zn、稀H2SO4 | Cu、稀H2SO4 |
Ⅱ | KNO3 | NaCl | BaCl2 | Ba(OH)2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甲表示KCl溶解度曲线
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t1在20℃~30℃
C. 40℃时,5gKCl加入1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D. 50℃时,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_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C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
(1)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气体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_______装置(填代号)。
(2)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我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_____洗气装置,在洗气时,二氧化硫气体应从该装置的_____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 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铜绿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E、F都是氧化物,图中“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A在加热时可以生成F及D、E三种氧化物, B与C、C与D、B与F反应均可生成E。请写出:
(1)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B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向稀氨水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 “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NH3)的工艺流程: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氮气,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 。
(2)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 。
(3)②处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条件略去) 。
(4)③处一般加入K2CO3溶液以吸收CO2 ,K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由CO2和O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A、2:1 B、1:2 C、11:4 D、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