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空气和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空气和水就没有生命。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白糖 ②汽油 ③食盐 ④高锰酸钾

3)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

①自来水 ②矿泉水 ③软水 ④蒸馏水

4)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电解水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乱砍滥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析】

1)含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人类乱砍滥伐,特别是对热带森林的严重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白糖、食盐、高锰酸钾都能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与水分子充分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②;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①自来水由水和溶于水的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②矿泉水由水和溶于水的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③软水由水和少量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组成,是混合物, ④蒸馏水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选④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经检验可知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得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应在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改进.经过反复交流,一致认为:A的改进会因_____从而产生误差;B的改进会因反应产生气体使瓶内压强太大,使塞子蹦出而产生危险;C的改进最为科学,那么C的锥形瓶中盛放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得出结论)利用C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

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1℃时, 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象如图一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 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 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分子原子”)

(2)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B. 酸雨形成的原因:CO2+H2OH2CO3

C. 铜片加入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D. 将少量铁粉投人稀盐酸:2Fe+6HC1=2FeCl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花同学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锈生成铜绿的条件,小花与她们的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探究铜绿的组成。

(查阅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铜绿受热易分解。

(实验设计)

①小花同学从铜制眼镜框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_________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________元素。

②小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人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___________元素。

(实验结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查阅资料)1铜绿受热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

①写出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碱石灰除去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平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的

(实验结论)②铜生锈是铜与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反思应用)③写出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夏季,遵义市遭遇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遵义市政府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

2)有些村民往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_____进行吸附.

3)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方法是_____.该操作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

5)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反应属于_____.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6)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写名称).

7)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看到的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3)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______(降温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3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_______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