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①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没有气味的气体;②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③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产氨气(化学式NH3);④氮气难溶于水;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⑥一氧化氮不溶于水;⑦一氧化氮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⑧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数学公式;⑨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填充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以下各空用所给序号填写)
以上描述的属于氮气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_______.

①②④    ⑤    ③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解答:氮气的物理性质是: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氮气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氮气的用途是: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产氨气(化学式NH3),即制氨气;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填充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即做保护气;故答案为:①②④;⑤;③⑨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气体的用途等,要记忆有关知识点,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氮气密度,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有0.0064kg/m3的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差异,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试管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E
AE
(写出装置代号,下同);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此发生装置应做如何改进
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加热前未预等热
加热前未预等热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B
B

A.不能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3)实验室若选用B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就开始用C装置进行收集,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装置漏气
.改进实验后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
;若实验室用此法代替KMnO4加热制取O2,其优点是
常温下进行,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常温下进行,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实验中发现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实验室用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反应物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A
A
,若使用装置G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
d
d
(填“d”或“e”)通入.②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氨气+氧化铜
  △  
.
 
铜+水+氮气
氨气+氧化铜
  △  
.
 
铜+水+氮气

③小芳将收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集气瓶内液面上升
集气瓶内液面上升
酚酞溶液变红
酚酞溶液变红

(5)F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和储备气体.当装置中收集满氧气后,如果需要排出氧气,则可使用水排法.水应从(填“b”或“c”)
b
b
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现在准备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他们所选的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
A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该套发生装置还适用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们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在试管中塞一团棉花
在试管中塞一团棉花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点)①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试管接触冷水
试管接触冷水

(2)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不含氮气),最好选用
C
C
(填序号);
(3)小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做性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来发现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因可能是①
装水集气瓶留气泡
装水集气瓶留气泡
没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
没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实验室制乙炔气体时,是用“电石(固体)与水”直接混合就可,那么实验室制乙炔气体时可用
A
A
装置,收集乙炔可用
C
C
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九年级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氮气密度,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C.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专题突破训练:空气和氧气(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氮气密度,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有0.0064kg/m3的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差异,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