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现有三种物质:①洁厕灵(含盐酸等),②生理盐水,③炉具清洁剂(含氢氧化钠等)。这三种物质pH大小关系为(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押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E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NH2)2属于复合化肥
B.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D.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普通家庭常储备有:A食盐,B.水,C.蛋白质粉,D.多种维生素胶囊E.聚乙烯薄膜等物质.请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属于无机物的有。
(2)属于营养物质的有。
(3)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①氢气和空气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③氮气和空气 ④天然气和空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①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②生石灰与气体X不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③本实验条件下,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2.40g氧化铜,装入A装置的玻璃管中,并在B、C、D中装入相应物质.
③测量并记录反应前的相关数据Ⅰ(见表).
④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再开始加热.(利用装置D中液面在反应前、后的刻度差,可测得生成的氮气的体积)
⑤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反应后的相关数据Ⅱ.
数据编号 | Ⅰ | Ⅱ |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 | 54.40 | 53.92 |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 | 104.00 | 104.54 |
氮气的质量/g | / | 0.28 |
【相关数据】
注:如表中氮气的质量是通过D装置收集的氮气体积,并通过氮气的密度计算得到.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中,A装置的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当观察到量气管内液面 , 说明氧化铜已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由此推知,气体X中(填“有”或“没有”或“可能有”)氧元素.
(4)气体X的化学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浓度。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部分数据如表所(已知BaCl2溶液的pH=7),求: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 5 | 10 | 25 | 30 |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 1.165 | 2.33 | 4.66 | 4.66 |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该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浓度为多少?与H2SO4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N2②Fe2+③2SO3④ SO4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