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一氧化碳 |
反应前质量/g | 6.6 | 8.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2 | 0 | 6.6 | 5.4 | a |
A.表中的a值为1.4
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A、由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乙醇反应了4.6g,氧气反应了8.8g,生成了二氧化碳6.6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4.6g+8.8g-6.6g-5.4g=1.4g,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C2H5OH+9O2 2CO2+12H2O+6CO,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2:6=1:3,B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4.6g:8.8g=23:44,C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考点精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将C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CO2通入到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出猜想】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⑴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___________________,C中__________________,D中水槽中的水部分进入烧瓶。
⑵小宁对小明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利用方案A,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丽的改进方案是利用反应后的溶液来验证猜想,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正确 |
【得出结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16g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中,加入10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15.6g。
⑴产生氢气的质量。
⑵计算黄铜中含铜的质量。
⑶计算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涤液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H2O2),下列关于H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双氧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双氧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双氧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且C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
(2)F所属的物质的类别为:;
(3)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粒子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氢分子、④氧分子、⑤水分子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氮肥,受热易分解使肥效损失,因此应在避光阴凉处保存。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 X↑ + CO2↑ + 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HNO3
B.NO
C.NH3
D.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