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滕州市九年级中考复习四月阶段性自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CuO与C的混合物,共10 g,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的时候,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5 g,则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可能为
A. 8 g B. 8.4 g C. 8.6 g D. 9.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和双氧水(H2O2)这三种消毒剂中均含有
A. 氧分子 B. 氧化物 C. 氧气 D. 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有关过氧化氢(H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B. 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微粒是过氧化氢分子
C. 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 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需要制取少量的乙炔气体,小婷同学对制取乙炔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婷同学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信息:
①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空气轻,微溶于水,易燃烧。
②(A)天然气在电炉中高温下反应可生成乙炔:2CH4高温 C2H2+3H2
(B)固体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可生成乙炔:CaC2+2H2O=Ca(OH)2+C2H2↑
(1)实验室应选择制取乙炔气体的反应是______(填“A”或“B”),选择该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室中有以下两套气体的发生装置。
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你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收集乙炔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该放在桌面上。写出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简阳市石板学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己知:①五种物质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②A为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物质B;
③X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
④X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E.结合信息推断: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D→E 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E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E→X转化,该酸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以下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X→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八校九年级中考联合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