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验证分子运动B. CO2的验满
C. 验证燃烧的条件D. 验证反应放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三者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
(2)P点的含义是_____。
(3)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可用_____的方法提纯a。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3℃下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的溶质质量相等
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3.1%
C. 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
D. 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20%
B. 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 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D. 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某同学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但所收集的气体不纯,那么他可能的错误操作是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____(填“长”或“短”)导管导入。
(4)图G中,若X是石蕊试液,可观察现象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__(填序号)。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质质量:甲>乙 C 溶液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川同学用实验探究铁、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将有关反应记录如下: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Fe+CuSO4= FeSO4+Cu Cu+2HCl不反应
(1)从上述反应中,可获得的信息有(至少两条)____________;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说明镁比铁活泼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如果补充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也能说明镁比铁活泼。
(3)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
(4)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如钢比纯铁的硬度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钛密度小、硬度大、抗腐蚀性能好,被誉为“未来的金属”,某工厂用钛酸亚铁(FeTiO3)、焦炭为原料制取金属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将钛酸亚铁和焦炭磨成粉末状的目的是_____,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____价;
(2)步骤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最简质量比为____;
(3)写出步骤③中,在高温时生成金属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
(4)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TiO2来制取金属Ti,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工业利用该方法制备金属Ti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能实现M、N之间相互转化的是( )
A. 从N→M:先向N 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升温
B. 从N→M:先将N升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 从M→N:先将M降温后过滤,再将其升温
D. 从M→N:先将M 升温,再将其蒸发部分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