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如图收集气体装置中,可以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1. A.
    ①和⑤
  2. B.
    ①和④
  3. C.
    ①和③
  4. D.
    ②和③
A
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插入集气瓶的底部.
解答:①是排水法收集,故正确;②③是向下排空气法,故错误,④装置中导管没伸入到瓶底,故错误,⑤向上排空气法且导管伸入到瓶底,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河南持续少雨,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河南各地气象部门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
(1)人工降雨中常用固体干冰,它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日常生活中雨水显弱酸性,其原因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从如图所示装置中制取该气体.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
B
B
D
D
,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
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要考虑的因素有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请写出一个利用该套装置制取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②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因CO2溶于水而引起体积测量结果不准确
防止因CO2溶于水而引起体积测量结果不准确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3)小红同学欲利用某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为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试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制取氨气.
第一种方法: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
第二种方法: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请写出下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2)该小组同学没有选择第一种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是
反应条件难以实现
反应条件难以实现


(3)如图所示装置中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A
A
,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
D
D
,理由是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若要在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取O2,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
B
,收集装置为
C或E
C或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制取氨气:
第一种方法: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
第二种方法: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该小组同学没有选择第一种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是
反应条件难以实现
反应条件难以实现

(2)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A
A
,理由是
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D
D
,理由是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否则
会造成收集的气体不纯
会造成收集的气体不纯
; 小明同学建议用装置B做“H2O2分解制取O2”实验,遭到大多数同学的一致反对,请你说
出用该装置制取O2的后果
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收集
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收集
,如果必须用该装置,需要对药品进行怎样的处理
将二氧化锰放于试管,通过分液漏斗逐滴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将二氧化锰放于试管,通过分液漏斗逐滴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如图收集气体装置中,可以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