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OH固体在空气中会变质.
【猜想】猜想l:可能全部是NaOH;      猜想Ⅱ:可能全部是Na2C03,;
猜想Ⅲ:可能是Na2CO3和NaOH混合物.
【实验探究一】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来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乙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CO2↑+H2O.
(2)若A是Ca(0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CaCO3(填化学式),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为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Ⅱ成立.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变红色.
【反思】(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2NaOH=Na2CO3+H2O
(2)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是:Ca(OH)2溶液.

分析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和学过的知识可知:已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做出的猜想是: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甲同学:NaOH的变质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了Na2CO3,而Na2CO3溶液的pH>7,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操作①除了用烧杯外,还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若A是澄清石灰水,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钙,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若A是氯化钙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Ⅱ成立,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显中性;如果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变红色,则猜想Ⅲ成立;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除去杂质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 解:
猜想Ⅲ:已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做出的三个猜想是:全部是NaOH;全部是Na2CO3;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一】甲同学:NaOH的变质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了Na2CO3,而Na2CO3溶液的pH>7,呈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酚酞与碱性溶液都变红色,故不能用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故填:不能成功;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2)若A是澄清石灰水,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钙,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故答案为:CaCO3;不能
(3)若A是氯化钙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Ⅱ成立,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显中性;如果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变红色,则猜想Ⅲ成立;
【反思】(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2)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除去杂质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Ca(OH)2溶液.
故答案为:
【猜想】Na2CO3和 NaOH.
【实验探究一】不能,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1)稀盐酸或稀硫酸,Na2CO3+2HCl=2NaCl+CO2↑+H2O.(2)CaCO3,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无色酚酞不变红色,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变红色.
【反思】(1)CO2+2NaOH=Na2CO3+H2O;(2)Ca(OH)2溶液.

点评 本考点既考查了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又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太阳能路灯系统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是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LED灯、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
(1)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铝能跟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铝合金属于混合物(选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X+2H2SO4,则X的化学式为Pb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2NaN3$\frac{\underline{\;撞击\;}}{\;}$2Na+3N2↑.
【制备研究】(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实验室X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写出②、④两步操作的作用:除去鼓入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将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BC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氧化镁MgO氧化铁Fe2O3氧化铝Al2O3氯化铵NH4Cl
硝酸铵NH4NO3硫酸铵(NH42SO4硫酸锌ZnSO4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铝Al(OH)3
氯化亚铁FeCl2硫化锌ZnS碳酸H2CO3硫酸H2SO4
氧气O2氢气H2硫酸钠Na2SO4铁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先进行列.
(1)在宇宙飞船上可以安装盛有Na2O2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2)请你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请在下面的仪器中根据上述反应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装置,各仪器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是b→f→e→g.(填各仪器接口处的字母).
(3)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4)不考虑盐酸挥发,用上述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还可能会有空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画图或文字说明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纤维的鉴别------燃烧法,请写出各自现象
(1)天然纤维:
棉、麻产生烧纸的气味
含蛋白质的丝、毛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2)合成纤维:产生特殊的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初中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与“后”的问题,如果把“先”与“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氢气一会儿,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D.实验室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已知反应物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后,其中有元素的化合价会升高.在反应Fe+H2SO4═FeSO4+H2↑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FeB.H2SO4C.H2D.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CO2是否集满
B.
取用液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加热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