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1,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集气瓶壁发热;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集气瓶壁发热;
;②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里水面上升约1/5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里水面上升约1/5
.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如图2,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装氧气的集气瓶里预先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了一种
色的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该选择
20ml
20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通过
量筒
量筒
刻度与量筒内液体的
凹液面最低处
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
(4)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水滴
不聚成水滴
,也
不成股
不成股
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生成物和集气瓶内的水,来推测现象;
(2)了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正确书写文字表达式;
(3)了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4)了解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
解答:解:(1)红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属于白色固体颗粒,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沿着导管被压入集气瓶内,并进入集气瓶容积的1/5;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装氧气的集气瓶里预先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了一种 黑色的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选择量程较接近的量筒,故应该选择 20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通过 量筒刻度与量筒内液体的 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水滴,也 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故答案为:(1)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集气瓶壁发热;
②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里水面上升约1/5.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黑色.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20ml; 量筒.凹液面最低处
(4)既不聚成水滴,不成股.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有关问题,了解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的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
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1
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集气瓶
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1
5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集气瓶
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1
5

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氮气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不活泼
(“活泼”或“不活泼”).
(2)该实验中的红磷能用硫取代吗?
不能
不能
(“能”或“不能”),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
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能是
装置漏气
装置漏气
红磷的量不足
红磷的量不足
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至少写三条)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误差少或无污染
误差少或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梧州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装置(如图1)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他们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和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中水面变化,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这是什么原因呢?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就该现象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猜想和假设】
排除了属于偶然现象的原因之后,其中三位同学对原因做了如图2的猜想: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还能做出怎样的猜想?请写出你的一个合理猜想:
①可能是导管中的气体进入了广口瓶,而原来并没有计算这部分气体的体积;
或②可能是红磷的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耗尽;
或③可能是红磷熄灭后还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或④可能是氧气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红磷就不再燃烧了,使氧气没有耗尽;
①可能是导管中的气体进入了广口瓶,而原来并没有计算这部分气体的体积;
或②可能是红磷的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耗尽;
或③可能是红磷熄灭后还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或④可能是氧气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红磷就不再燃烧了,使氧气没有耗尽;

【分析与交流】
对小周的猜想,大家一致认为小周的猜想不合理,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误差更大,原因是: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

【实验与结论】
(1)小吴决定使用原装置重做实验,并在实验前重新检验了装置的气密性.小吴检验气密性的正确方法是:
将装置如原图所示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将装置如原图所示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为了验证小施的猜想,同学们将500mL的残余气体与足量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结果发现铜粉增重0.028g.(为避免残余气体中CO2及水蒸气可能造成的干扰,在实验前已将它们除去)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残余气体中
氧气(填“有”或“没有”,如果选“没有”,后一个空填“0”);残余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占
4
4
%(已知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
【反思与评价】
针对课本实验装置和操作的不足,小沈同学经过认真思考,改进并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与原来的装置相比较,请你说出新装置的两个优点:(1)
装置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装置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2)
装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读取数据,利于数据比较
装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读取数据,利于数据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氮化镁“跑”到哪儿去了
小李老师发现,在空气中直接点燃镁条,根本观察不到镁与氮气反应的现象,产物中也检验不出氮化镁.生成的氮化镁究竟“跑”到哪儿去了?于是,他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1、仪器、药品
仪器:水槽、钟罩(内径15厘米、容积约为2300毫升)、
 
、单孔塞、粗铜丝、小试管、蒸发皿(直径9.3厘米)
药品:镁条、蒸馏水、红色石蕊试纸
2、仪器装置
3、步骤、现象
(1)如图1所示,将一蒸发皿浮于水面,通过燃烧的红磷除去钟罩内的氧气,待充分冷却,观察到钟罩内的水面上升了原水面上方容积的1/5,得到了较为纯净的氮气.
(2)往水槽内慢慢注水,使钟罩内外水面持平.
(3)在一单孔塞上固定一家用保鲜薄膜袋,另一端插入一粗铜丝,铜丝下端悬挂一约25厘米长绕成螺旋状的光亮的镁条.
(4)如图2所示,点燃镁条,同时拔出插有燃烧匙的塞子,立刻将燃烧着的镁条伸入钟罩内,并塞紧单孔塞.可观察到镁条与刚混入的少量氧气剧烈反应,冒出大量的白烟,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的热使钟罩内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一会儿光的强度在减弱,变成了红光.
(5)燃烧停止后,钟罩内的水面立刻上升,上端的内壁出现淡黄色粉未(氮化镁
 
所致).
(6)打开单孔塞,移走钟罩,把蒸发皿内的灰分转移至小试管内,加入1毫升蒸馏水,在试管口平放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小李老师在装置中选用的是小气球还是家用保鲜袋?理由是什么?
②用什么词代替符号②,可以对氮化镁出现在钟罩内壁上端的现象作出解释?
③实验步骤(2)中,为什么要“往水槽内慢慢注水,使钟罩内外水面持平”?
④有人认为“Mg3N2在800℃时可分解成Mg和N2,Mg燃烧的火焰温度高于800℃,那么即使有Mg3N2生成,生成的Mg3N2也会分解,即燃烧的最终产物是MgO”;有人在理论上计算出“在500℃时,生成氧化镁与氮化镁的质量之比为108:1”.那么,请你谈谈“在空气中直接点燃镁条,根本观察不到镁与氮气反应的现象,产物中也检验不出氮化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甲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同学 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乙同学用图1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   
(3)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 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6)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