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溶液通入气体后与图中的曲线变化相符的是(  )
A.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B.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C.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盐酸中不断通入氨气

分析 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氢溶液显酸性;
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
D、盐酸和氨气反应能生成氯化铵.

解答 解:由图中信息可知,通入气体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pH减小,当通入过量的氯化氢气体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显酸性,pH降低到7以下.正确;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不可能大于7.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pH减小,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能够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的pH不可能出现图中变化情况.错误;
D、盐酸显酸性,pH小于7,不可能大于7.错误.
故选A.

点评 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歌厅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电线起火,引燃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造成的.
(1)聚氨酯塑料泡沫属于有机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2)起火的电线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B(填字母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60多种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当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排列时,同列或同行元素的密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相邻(同列、同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据此他预测了当时还未被发现元素的某些性质并被后来的实验所证明:
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密度表
元素关系同列元素未知元素X的相邻元素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4088137287075119
密度(克/厘米31.552.603.622.405.895.727.30
(1)由表中同列元素数据变化可得出: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增大,元素的密度增大;
(2)现有未知元素X与硅和锡处于同一列且位于两者之间,与镓和砷处于同一行且位于两者之间,则未知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MFe2Ox(3<x<4)新型纳米材料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反应过程如下:MFe2Ox+SO2═MFe2Oy+S 其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已知MFe2Oy中Fe的化合价为+3价,M在该反应中化合价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Fe2Ox可用于环保
B.反应方程式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C.y的数值为4
D.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与3月15日胜利闭幕,其中环保是今年两会的关注问题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D属于氧化物B.物质C的水溶液pH大于7
C.甲属于复分解反应D.实验室可用H2O2和MnO2制取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自从歼-20首次试飞被曝光以来,中国的新一代战机便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首先发现,不仅歼-20炫酷的外形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其机身一改以往颜色,变成了灰黑色.这灰黑色就是其能隐形的关键,它能吸收雷达发出的雷达波,主要成分是有机物M(分子式:C6H4S4;M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4S4+11O2→6CO2+4SO2+2H2O).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其组成元素,并探究其分子结构进行了下列实验:

将少量样品放入A的燃烧管中,通入足量O2,用电炉加热使其充分燃烧,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余下装置(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
说明:1.A中CuO的作用是将有机物中的C元素全部氧化成CO2
2.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O2会褪色,KMnO4溶液用于吸收SO2并且不与CO2反应
(1)计算有机物M中碳的含量35.3%
(2)说明飞机能上升的原因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
(3)装置B的目的是验证有机物中含氢元素,则B中盛装的试剂可为:无水硫酸铜.
(4)D中盛放的试剂是:c(填序号).可供选择的试剂:
a.NaOH溶液  b.品红溶液  c.KMnO4溶液 d.饱和石灰水
(5)能证明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现象是:E中溶液不褪色,F中有白色沉淀.
(6)装置Ⅰ、Ⅱ不能互换的理由是:生成物通过II时会带出水蒸气,干扰氢元素的验证.
(7)指出装置F的错误未与大气相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2)称取10.6g 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表:
样品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10.6克148.5克146.3克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分析,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变质前后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等于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2g,加入到盛有73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80.6g.
计算:(1)二氧化碳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鉴别方法
A氧化铜粉末和铁粉用磁铁吸引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后测温度变化
C氯化铵和硫酸铵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