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A B C
(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1)火星四射,3Fe + 2O2Fe3O4
(2)2H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CaCO3+2HCl CaCl2 + H2O+CO2↑ ② ③
解析试题分析:(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Fe3O4。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 MnO2 + O2↑。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 + H2O+CO2↑,若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法有:②、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③、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考点: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选用;物质鉴别。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放些水或者铺一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 验 装 置 图 |
|||
现 象 及 问 题 |
实验I是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该实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为____. 实验II是将实验I中所得的混合液加热,实验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III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氨分子不断运动 ②酚酞分子不运动 ③氨水呈碱性 ④氨水易挥发 |
实验IV和实验V装置中,能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装置图 | |||||||||||||||||||
现象及问题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3Fe+2O2 .
|
集气瓶B中,观察到紫色小花变红,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碳酸或H2CO3 碳酸或H2CO3 .将纸花从集气瓶内取出,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 红色小花变为紫色 红色小花变为紫色 ,该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H2CO3=CO2↑+H2O H2CO3=CO2↑+H2O . |
C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2KMnO4 ,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氧气还可用
向上排空气 向上排空气 方法收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装置图 | |||
现象及问题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集气瓶B中,观察到紫色小花变红,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 将纸花从集气瓶内取出,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___,该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________. | C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氧气还可用________方法收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