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C、D两处的止水夹.

试回答:(1)冷却后,打开C、D两处止水夹,他将看到哪些现象?
A中有水流入,约占原瓶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B中无现象
A中有水流入,约占原瓶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B中无现象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中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气压下降,而B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不变
A中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气压下降,而B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不变

(2)仍用甲装置,如使液体也能流入B集气瓶中,用来测定
空气中O2的含量,实验方案应怎样改进?
将B瓶内放澄清的石灰水
将B瓶内放澄清的石灰水

(3)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
止水夹,观察的现象是
AB中均有水流入
AB中均有水流入
原因是
两管相通,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两个集气瓶内的气压都下降了
两管相通,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两个集气瓶内的气压都下降了
分析:题目是在研究空气成分的测定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改进的设计探究题.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该实验的基本原理,而后根据反应的特点结合大气压强来分析实验现象即可;
解答:解:(1)甲装置中红磷和木炭都足量,待红磷和木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看到的现象是A瓶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B瓶烧杯里的水没有倒吸到集气瓶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
(2)还用甲装置,若将B瓶内放澄清的石灰水,能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吸收,也能使液体也能流入B集气瓶中,用来测定
空气中O2的含量;
(3)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待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烧杯上端的夹子,看到的现象是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打开烧杯上端的夹子,由于整个装置中是联通的,所以装置中的气体压强都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1)A中有水流入,约占原瓶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B中无现象;A 中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气压下降,而B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不变;
(2)将B瓶内放澄清的石灰水;
(3)A B 中均有水流入,两管相通,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两个集气瓶内的气压都下降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有关知识,根据题目出示的信息结合已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延缓蛋糕等食品的氧化,生产厂家在包装袋中加入了一种除氧剂.该除氧剂是一种或两种常见单质的粉末状固体,未变质时呈黑色,失效后带有红褐色.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确定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①: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假设②: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假设③:该除氧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和活性铁粉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将一包未变质的除氧剂分成两份,一份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且出现紫红色固体,说明假设
 
一定是不正确的;另一份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且一段时间后没有固体剩余,说明假设
 
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1)为了验证该除氧剂是否含有活性铁粉,可以采用的一种物理方法是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凡是能与氧气反应的固体物质均可作为食品的除氧剂
B.该除氧剂可用于牛奶、果汁等饮料的保鲜
C.米饭、蛋糕等食品的腐败变质属于缓慢氧化
D.一些食品中放小包装袋的氧化钙,主要是利用其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拓展:
(1)若某除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由于铁与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用Fe2O3?3H2O表示),从而达到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
①生成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已知该除氧剂含活性铁粉的质量为1.4 g,则该除氧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
 
g.
(2)我们日常使用的铁制品容易发生锈蚀.请说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菏泽模拟)过氧化钠( 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02固体的棉花放人如图1所示烧杯中,缓慢倒人C02后发现处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条件,指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或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或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再把相关的试剂放人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l)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产生了沉淀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产生了沉淀

(2)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除尽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除尽

实验结论:
(l)“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生成了
氧气(或O2
氧气(或O2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
放出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湖北)某食品的包装袋中放有一小包“防腐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防腐剂”的成分产了好奇,他们将一包“防腐剂”倒在滤纸上,看到“防腐剂”中有一些灰黑色粉末和一些红色粉末,为此,展开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和红色的粉末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食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氧化、潮解而变质,使用“防腐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提出猜想】
小文:“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的粉末是铜.
小婧:“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铜.
小鹏:“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铁粉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氧化铁.
【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达到除去氧气和水的目的
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达到除去氧气和水的目的

【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磁铁接近滤纸上的“防腐剂”,并充分吸引. 磁铁上吸引了黑色物质
灰黑色的粉末中含有铁粉
灰黑色的粉末中含有铁粉
②取①中剩余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稀硫酸或稀盐酸
稀硫酸或稀盐酸
,观察现象.
粉末部分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粉末部分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小鹏的猜想成立
【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防腐剂”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包“防腐剂”,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他们发现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你分析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原因
氧化铁被还原失去氧元素,碳粉参加了反应
氧化铁被还原失去氧元素,碳粉参加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右图).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分析
(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反思】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准确?
不准确
不准确
(填“准确”或“不准确”),请说明原因
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不能以此判断果冻蜡烛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不能以此判断果冻蜡烛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锦江区二模)以下是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 
.
 
2H2↑+O2
2H2O
 通电 
.
 
2H2↑+O2

(2)该实验可证明水的元素组成,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3)说出b试管中气体的一种用途: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等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等

(4)为了进一步测定水中的元素组成的质量比,某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右图),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A、B的质量,结果测得m(H):m(O)>1:8,比理论值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D
D
(填编号).
A.通入的氢气经过净化干燥   B.装置A内管口有水凝结
C.氧化铜没有完全还原       D.装置B同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