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淮安)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C>B>A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0%
20%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A
A
;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降温至低于t2
降温至低于t2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据t2℃时A的溶解度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
(3)一定温度范围内,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相同温度溶解度变化幅度越大,则析出晶体越多;
(3)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解:(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2)t2℃时,A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不会全部溶解,最多溶解25g,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5g
125g
×100%=20%;
(3)t3℃~t2℃,A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比B大,所以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A;
(4)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降温、蒸发溶剂,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要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降温的方法,t2℃时,C的溶解度是25g,即降温至t2℃时恰好饱和,所以应降至t2℃时以下;
故答案为:(1)C>B>A;(2)20%;(3)A;(4)降温至低于t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考查、重点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应用,能很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淮安二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放热
放热
(“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减弱
减弱
B点表示的含义是
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溶液中的pH=7
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溶液中的pH=7

(2)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叶子发黄了,妈妈叫他去买化肥碳酸氢钱( NH4HCO3)来施用,当他到化肥商店时,碳酸氢铵刚好缺货,你建议他买
尿素
尿素
(填“尿素”或“氯化钾”或“过磷酸钙”),也能起到与碳酸氢铵相同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淮安一模)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用硫酸亚铁废液(含少量硫酸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并进行如下实验.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操作1的名称是
过滤
过滤

(2)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除尽硫酸铜和硫酸
除尽硫酸铜和硫酸

(3)判断A过量的方法是
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盐酸时如有气泡产生,则说明A过量
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盐酸时如有气泡产生,则说明A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淮安一模)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在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一般只用D装置,由此推测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B、C
B、C
(填序号),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
C
C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便于集气瓶中留有水吸收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
便于集气瓶中留有水吸收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淮安)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1)B→D是
放热
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化合
反应;
(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
燃料
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