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9?乐山)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肥料.为测定某含有少量NaNO3的硝酸铵样品中NH4NO3的纯度,取 2.0g 该硝酸铵样品于容器中,滴入5.0g 20%的Na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H4NO3+NaOH=NaNO3+NH3↑+H2O.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氨气质量及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完成有关计算:
(1)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H:N:O)______;
(2)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3)所得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分析:(1)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的个数的积之比.
(2)从图中可看出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4克时硝酸铵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硝酸铵的质量,再用×100%求出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3)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用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原有的硝酸钠的质量为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用样品的质量+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氨气的质量(氨气的质量可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为所得溶液的质量;再根据×100%即可求出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硝酸铵中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1×4:14×2:16×3=1:7:12
(2)设2.0g样品中含NH4NO3的质量为ⅹ,反应生成NaNO3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NH3的质量为z,
     NH4NO3+NaOH═NaNO3+NH3↑+H2O
      80    40     85   17
ⅹ4g×20%   y    z
              
       x=1.6g       y=1.7g       z=0.34g 
    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100%=80.00%   答: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80.0%.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2.00g-1.60g+1.70g=2.1g
所得溶液的质量=2.00g+5.0g-0.34g=6.66g
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100%=31.53%
答: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1.53%
点评:做本道题时要将4克氢氧化钠溶液和5克氢氧化钠溶液区分清,不能乱用,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4克,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5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乐山)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乐山)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与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H2O
H2O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乐山)如图所示是高炉炼铁时高炉内的化学变化过程.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CO
CO

(2)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当反应停止后,还可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该物质是(填化学式)
C
C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判断,简要写出主要操作和现象
将黑色固体放在坩埚内加热至其燃烧,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杯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杯壁出现白色斑点
将黑色固体放在坩埚内加热至其燃烧,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杯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杯壁出现白色斑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9?乐山)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是因为;
(2)硫酸、盐酸等酸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