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关于二氧化氮(NO2)、过氧化氢、氧气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纯净物D.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结合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来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氮和过氧化氢是由二氧化氮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其中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B.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三种物质中均含氧元素,故正确;
C.三种物质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D.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硝酸钾易溶于水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金刚石硬度大 D. 盐酸是无色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烛芯处产生大量黑烟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体积比为1:2,实际值小于理论值原因是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通电后发生化学变化,符号表达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冰水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只含有一种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水分子B.氧分子C.氧原子D.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试列式并计算:
(1)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32.
(2)硫酸铵中N、H、S、O元素的质量比=7:2:8:16.
(3)66kg硫酸铵中含氮元素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分子比原子大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的有效药物,莽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它是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7H10O5.它是一种有机(填“有机”或“无机”)物,它含有三种元素,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2)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B或C(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香油    B.肥皂水   C.纯碱水    D.糖水
(3)2007年6月5日,从“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u(或铁、铜、金).
(4)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揉面团时需加入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让它们相互作用产生CO2 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纯碱或小苏打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酸性物质,如食醋,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5)工厂常用稀盐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