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B.生成物丁为氧化物
C.生成丁18g需要乙2g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C
【解析】
观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方程式是:2CO2+6H2C2H4+4H2O。
A.甲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故正确;
B.生成物丁是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丁和乙的质量比为(4×18):(6×2)=6:1,所以生成丁18g需要乙的质量为3g,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正确。
故选: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钨用于拉制灯泡的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工业上用黑钨矿(主要含钨酸亚铁(FeWO4))制得金属钨(W)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上述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常使用稀有气体做保护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金属钨用作灯丝,是因为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某种蓝色氧化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WO2.8,在其中存在五价和六价两种价态的钨。则蓝色氧化钨中五价钨与六价钨的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装置_____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O2,则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为原料制取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获得干燥的H2,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_____(填写试剂名称),若制取0.4gH2,理论上需要________g1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
(4)小睿和小琦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①小琦先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M、N中均无明显变化,M中盛放______溶液。
②小琦再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N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此步实验目的__________。小睿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③小睿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M、N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M、N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甲同学:挤压滴管 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 260℃以上,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
乙同学:微热燃烧管至 a℃,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 2,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1)甲同学挤压滴管 1 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甲同学实验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乙同学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则 a 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5℃ B80℃ C2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常使用仪器G来收集气体,若现在要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_____(填“b”或“c”)端进入;有同学认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氧气也能从该端进入收集,则他的改进措施可能是________。
(4)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
氧气体积分数/% | 30 | 40 | 60 | 70 |
带火星的木条 | 不变 | 稍亮 | 复燃 | 复燃 |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F所示),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集气瓶中,推测实验现象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践活动课上,小红将家里的彩漂粉(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她阅读标签并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将过碳酸钠加入水中溶解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生成的气体的操作为________。
(2)欲证明过碳酸钠溶于水后有碳酸钠生成,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 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10月3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祖国怀抱。马首使用的材质为含微量铅锌的红铜,铜含量达到98%左右,含有1%左右的铅,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和锌。在马首内壁还附着了不少白色残留物,形态上看可能是水垢等沉淀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马首中含有___________种金属元素;制造马首的红铜属于金属材料中的____________;红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___________。
(2)马首内壁附着的白色残留物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曾用两种方法炼铜。一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为铜”。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二是“火法炼铜 ”,用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能导致酸雨的气体。“火法炼铜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K2CO3、FeCl3、Ca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克,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8克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杂质一定有FeCl3和CaCO3
B. 杂质一定没有NaCl
C. 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和NaCl组成
D. 杂质可能是K2CO3和NaCl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