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世纪,我国沿海某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并填空:

问题一:海水制镁过程中如何富集镁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问题二:粗盐纯化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            ;再加过量的           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            ,将溶液的pH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三:海水“制碱”的产物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乙的猜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丙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记录与分析]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再加入           

                    

丙的猜想不成立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只有甲的猜想成立

[问题一] 丙

    [问题二]硫酸钠    碳酸钠    盐酸

    [提出猜想]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记录与分析]

    (步骤1)  过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2)  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没有变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青岛)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并填空:
问题一、海水制镁过程中如何富集镁离子?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问题二、粗盐纯化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
硫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再加过量的
碳酸钠
碳酸钠
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
稀盐酸
稀盐酸
,将溶液的pH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三、海水“制碱”的产物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乙的猜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丙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科学依据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记录与分析】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再加入
过量氯化钡溶液
过量氯化钡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丙的猜想不成立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与试管中
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
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只有甲的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香洲区模拟)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并填空:
问题一、粗盐纯化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
硫酸钠
硫酸钠
;再加过量的
碳酸钠
碳酸钠
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
适量的稀盐酸
适量的稀盐酸
,除去溶液中的将溶液的
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
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
,调节pH=7,即得到精盐水,再通过蒸发、结晶等过程制得精盐.
问题二、海水“制碱”的产物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乙的猜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丙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科学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记录与分析】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完全
溶解,再加入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丙的猜想
不成立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酚酞试液
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不变色
酚酞试液不变色
只有甲的
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要验证问题二提出的猜想,下列物质
①HCl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CuCl2
不能代替步骤1加的试剂的是
①③④
①③④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历下区一模)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请围绕“海洋”这个话题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1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①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Mg(OH)2+2HCl═MgCl2+2H2O
Mg(OH)2+2HCl═MgCl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海水制镁过程中对于如何富集镁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2)关于海水“制碱”中得到的“碱”的成分,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为确定其成分,甲、乙同学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甲向“碱”溶液中加入酚酞,观察到酚酞变红,于是认为“碱”是氢氧化钠.
②乙向“碱”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碱”是碳酸钠.
你同意
(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请指出另一个同学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

(3)从海水晒盐留下的“苦卤”中加工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根据溶解度曲线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硫酸镁质量
等于
等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最多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
②t2℃时,向50克水中加入50克硫酸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7.5%
37.5%

③要除去少量的氯化钠,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镁,可采用的方法是
C
C

A.过滤     B.蒸干水分    C.将t2℃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析出晶体后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世纪,我国沿海某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问题一:海水制镁过程中怎样得到氢氧化镁?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甲:直接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问题二:粗盐精制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
硫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填写物质名称,下同);再加入过量的
碳酸钠
碳酸钠
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
稀盐酸
稀盐酸
,将溶液的pH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三:如何判断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工业生产中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查阅资料得知:电解过程中同时有氢气和氯气(Cl2)产生.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通电 
.
 
2NaOH+Cl2↑+H2
2NaCl+2H2O
 通电 
.
 
2NaOH+Cl2↑+H2

小刚将稀盐酸滴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小刚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利用与小刚的实验不同的原理,再设计一个实验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Ca(OH)2溶液
Ca(OH)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3)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CaCl2
CaCl2
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
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该氢氧化钠
部分
部分
变质
(填“部分”或“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