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9?邗江区二模)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______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______,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______.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______溶液,若有______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______.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______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______.
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
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______.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______.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______(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_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 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 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 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______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答案】分析:可以从物质和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的显色情况方面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方案一: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显碱性的溶液变红色.故填:红色;红色褪去;盐酸过量;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不变红(或变红).
方案二:显碱性的溶液稀释时溶液的pH越来越小,但是不能等于或小于7.要充分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理解稀释某种未知溶液时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故填: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滴管或玻璃棒;标准比色卡;D
方案三: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填:可能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B;B装置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方案四:锌和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故填: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
方案五:如果氢氧化钠能和盐酸反应,则第二份中的盐酸减少,和碳酸钙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故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相互作用的显色情况及其测定溶液PH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邗江区二模)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Na+、NH4+、Ba2+、Cl-、CO3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设计,检验其中离子的存在.
(1)甲同学说,可以用碱溶液检验NH4+.甲同学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微热,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然后将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______色,说明溶液中确实存在NH4+.请写出NH4Cl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因为BaCO3______溶于水,所以Ba2+与CO32-不可能在溶液中共存.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分别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计算:200mL溶液中含NH4+的质量为______g.
由此计算:200mL溶液中含CO32-的质量为______g.
③该溶液中NH4+、CO32-的个数比为______.由此可判断,溶液中______含有Na+(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下同),______含有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邗江区二模)如图所示,某气体X可能由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充分燃烧,将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分别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了3.8 g,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X是______.
(2)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分别增加了3.8 g和4.4 g,则气体X中可能含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邗江区二模)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______ g,需水______ mL(水的密度是1.0g?cm-3).
(2)若在量取水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2.4%(填“>”或“<”或“=”).
(3)配制该营养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邗江区二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营养平衡和自身的健康.
(1)粮食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最终转化成______,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该过程对人体的作用是______.
(2)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人体中维生素C的主要摄入途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邗江区二模)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______ 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