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图:
(1)描述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你看到的现象烧杯内的水部分进入瓶内:产生现象的原因: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把水压入瓶内;
(2)如果水进入的体积不足$\frac{1}{5}$,可能存在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没有把瓶内氧气消耗完(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至少答两点)
(3)不能用木炭和硫粉代替红磷的原因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分析 (1)根据磷燃烧的现象及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分析;
(2)根据可能造成进入水的体积少的原因进行分析;
(3)根据木炭和硫粉燃烧产生气体分析;
(4)根据实验目的及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 解:(1)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烧杯内的水部分进入瓶内,原因是由于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把水压入瓶内;故答案为:红磷燃烧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烧杯内的水部分进入瓶内;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把水压入瓶内;
(2)造成进入水的体积少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没有把瓶内氧气消耗完,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故答案为: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没有把瓶内氧气消耗完,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3)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故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故答案为: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及操作原理就能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芒硝(Na2SO4•10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我国广西某地区有一大型芒硝矿.广西地区气温高,雨量充沛,从广西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推测,该大型芒硝矿床应存在于地层深处,原因是广西地区气温高,雨量充沛,芒硝易溶于水,地表既是有硫酸钠也会被雨水冲刷而流失,因此只有在地下深层才能存在.
(2)若在1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25克,在该温度下将50克Na2SO4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3)为测定Na2SO4和NaCl混合物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称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的试剂A.过滤除沉淀,烘干,称量,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对实验的试剂A,甲同学选用硝酸银溶液,而乙同学选用氯化钡溶液.其中甲同学选用的试剂不合理,请说明不合理的原因选用AgNO3溶液不合理,因为除生成AgCl沉淀外,还可能析出少量Ag2SO4沉淀(而且烘干沉淀时,AgCl将发生分解),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阳光谷”的方形钢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钢属于(  )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天然材料D.复合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烧碱溶液、盐酸、熟石灰、浓硫酸、干冰中,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作制冷剂的是干冰;少量存在于人体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稀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钠、木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试样,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在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上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残留物部分溶解,生成一种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未溶的固体呈红色.①混合物中肯定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钠.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其他物质是否存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物质设计一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证明.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取少量原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则原混合物中就含有碳酸钙,否则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根据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对于所表示的粒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不稳定B.该粒子是阴离子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是12D.该粒子带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下实验操作与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实验前在集气瓶内未加入少量水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后瓶底会炸裂
B.点燃红磷前未用止水夹夹紧导管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C.燃烧匙插入集气瓶太慢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D.红磷换用硫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I═2NaCl+I2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三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3)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黄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