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O2 | 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B | NaOH | Ca(OH)2 |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
C | NaCl | Na2CO3 |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 |
D | CaO | Ca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u( CuO) | 加足量盐酸后过滤 |
B | H2(HCl) | 通过足量 Na2CO3溶液 |
C | CaO(CaCO3) | 加水、过滤、蒸发 |
D | NaCl(CuCl2) | 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
B.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取(1)中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Na2SO4 |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Na2SO4、BaCl2 |
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 |
D.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1)中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 、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滴加肥皂水或滴加食盐水 |
B.甲烷和一氧化碳: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或观察颜色 |
C.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或灼烧 |
D.氧气和二氧化碳:滴加酚酞溶液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要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CO、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溶液;②无水硫酸铜;③浓硫酸;④灼热的氧化铜
A.②④①②③ | B.②③④②① | C.②①④③② | D.②③④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 质 | 杂 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B | KCl固体 | KClO3固体 | 加入少量MnO2加热 |
C | KNO3 | NaCl | 加(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
D | CaCl2溶液 | 稀HCl | 加入过量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注:CuS04粉末遇水变蓝)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里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气体(HCl) | NaOH溶液 | 洗气 |
B | FeSO4(CuSO4) | Al粉 | 加入过量Al粉,过滤 |
C | KNO3固体(KOH) | H2O、CuSO4溶液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NaCl固体(MgCl2) | H2O、NaOH溶液、盐酸 |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