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所示,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2,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    ,上面的蜡烛    ,这说明CO2的两点性质①    ,②    .久放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名称为    .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已学知识思考洗去它应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2,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CO2的两点性质①密度比空气大,②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久放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名称为碳酸钙.故填:先熄灭;后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碳酸钙.
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可以用稀盐酸除去碳酸钙.故填:稀盐酸.
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序号)
①③⑥⑦⑨⑩

①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⑤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
水和二氧化碳

(4)如图所示,
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
高的一支蜡烛

其原因是
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其密度减小,分布在烧杯的上部,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乙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内焰、焰心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外焰
外焰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外焰
温度最高.
(3)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丙、丁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最终都熄灭了.原因是
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②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

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③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C
AC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房间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