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
(2)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种方法)
(3)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 问题 | 对问题的回答 |
A |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
B | 火焰为什么向上? |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
C |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
D |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
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填序号)。
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0.03%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气体时,应选用 (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采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请问: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Fe2O3+3Cu,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中不含FeCl3
②甲中含有FeCl3
③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ZnCl2、FeCl2,可能含有CuCl2④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ZnCl2、FeCl2,一定不含有CuCl2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 O2的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符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3)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中,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① (填操作),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气体。②然后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写出产生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1)D的化学式为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物质H的一种用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