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而不能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因为氮气也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错误,B、鉴别H2和CH4,由于两者燃烧都生成水,故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都会出现小水珠,故无法鉴别错误,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两者都会发生反应,且都没有明显现象,故无法鉴别,错误,D、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可利用的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故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g。(温馨提示:Na2CO3+2HC1═2NaC1+H2O+CO2↑)计算:

①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___g;

②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g;

③若将最后烧杯中的溶液蒸干,可得________g氯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0.0g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质量/g

8.0

6.0

4.0

2.5

X

请计算:(1)X的值为___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2猜想2:只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含有CO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进行探究。(提示:NaOH溶液能吸收CO2)

(1)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现象1: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现象2:D装置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

【探究实验一】酸能否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二】酸能否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试管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

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

【分析】丙同学测定试管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导致上清液的pH=12。

【解释】丙同学由此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验证】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废液进行实验,将试管②中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静置,再将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缓慢逐滴加入,说明酸能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探究一、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是教室里的磁性黑板和黑板擦。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2)黑板边框由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较硬、质轻且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表面形成氧化物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

(3)黑板的变迁过程:木制黑板→刷漆黑板→磁性黑板。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l)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__________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几种元素:,请选择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

(2)一种酸____;

(3)一种复合肥料____;

(4)原子个数比为1∶1的氧化物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