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桂林)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表:
浓度限值(mg?m-3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0.150.500.70
从课本上了解到酸雨的危害和成因后,同学们想到:
[提出问题]某火力发电厂周围的空气中SO2含量应属于几级标准?他们决定去实地测试.出发前,他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查阅资料]①火力发电厂通常用含硫煤为原料发电.
②SO2能被碘单质(I2)氧化:SO2+I2+2H2O═H2SO4+2HI.
③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碘水反应.
[设计实验]
①在5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碘水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得到______色的溶液A(淀粉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指示剂);
②将A溶液抽入一支500mL注射器中;
③抽取待测气体,用胶塞堵住针孔充分振荡后,将注射器吸口朝上小心排出余气(不要把溶液排出).反复抽气振荡,当溶液变为无色时停止.
[实地测试]来到发电厂附近,同学们分成甲、乙两组,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按上述方法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并同时完成实验.记录抽气次数,准确换算成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实验数据填入了下表(每次抽气体积为450mL):
分组甲组乙组
抽气次数/次100120
SO2含量/mg?m-30.530.46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和测试数据后发现______(选填“甲组”或“乙组”)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两组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均无问题).
[探究结论]同学们根据自认为较准确的数据判断,该火力发电厂周围空气中SO2的含量属于______级标准.
[反思与评价]老师在了解同学们的整个探究过程后指出:“因为你们的测试地点和时间单一,所以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不高.“同学们认为老师的评价是对的,于是对自己的实地测试方案作出了以下调整:______.
【答案】分析:[设计实验]根据碘遇淀粉发生变化的性质考虑;[交流与讨论]根据甲组与乙组抽气次数的不同来考虑造成测量结果不同的理由;[反思与评价]根据教师的提示来考虑这一问题.
解答:解:[设计实验]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性质做本题;
[交流与讨论]由于乙组比甲组在一分钟内抽气次数多,使二氧化硫不能被溶液充分吸收而导致误差较大;
[反思与评价]根据教师的提示“因为你们的测试地点和时间单一”而考虑到缺点是地点和时间问题,所以要改这两个方面.
故答案为:[设计实验]蓝
[交流与讨论]乙组;乙组抽气速率太快导致二氧化硫不能跟A溶液充分反应
[探究结论]三;
[反思与评价]在该发电厂周围分散取多个点、分时间段多次测试
点评:分析问题要从题干中的所给信息入手,有的答案其实就隐藏在题目内,只要细心就能轻松解决,要学会对比思考问题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桂林)妈妈买回一袋新鲜的“蛋黄派”,袋内被气体充得鼓鼓的,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大胆地猜测这种气体的作用是
防腐剂
防腐剂
,这种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不活泼
不活泼
,这种气体可能是(填名称)
氮气或稀有气体
氮气或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桂林)为延长学校铁制大门的使用寿命,我建议采用的防锈蚀措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桂林)爷爷种的花倒伏了,我判断是缺钾,应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桂林)(1)我们吃的零食和饮料中可能含有下列物质:①葡萄糖 ②牛奶 ③防腐剂 ④食用香料 ⑤维生素A、D ⑥食用色素,其中能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的有(填编号,下同)
①②⑤
①②⑤
,对人体有害要严格控制添加量的有
③④⑥
③④⑥
.早晨集会时小明因低血糖晕倒,此时应马上补充
溶液.
(2)“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造色素,它在人类肝细胞实验中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从“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C16H12N20)我能获得下列信息:“苏丹红一号”是由(用元素名称回答)
碳、氢、氧、氮
碳、氢、氧、氮
元素组成;一个“苏丹红一号”分子中含有
31
31
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48
248
;“苏丹红一号”属于(选填“有机”或“无机”)
有机
有机
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桂林)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发现试管A中的气体能燃烧,试管B中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根据电解水的实验,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3)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