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活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将地瓜由块状切成丝状

B.切过水果的水果刀未处理而生锈

C.食物腐烂变质

D.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A、将地瓜由块状切成丝状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切过水果的水果刀未处理而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腐烂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生成氢气 g;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源于生活,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②低碳生活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其在大气中含量过高会引起

③焰色反应可检验氯化钾和氯化钠,其中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 的是氯化钾。

④氢气是一种绿色燃料,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⑤医用消毒酒精是75%的乙醇(C2H5OH)的水溶液。乙醇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0.5mol乙醇中含 个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20℃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12)

②20℃时,50g水最多溶解A物质 (13) g,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4)

③30 ℃时,在20 g水中加入5 g B物质,此时溶液是 (15)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A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得到较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 (16)

⑤30 ℃时,将各100克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 ℃,对剩余溶液分析正确的是 (17)

a.溶液的质量:B<C b.溶质质量分数:B<C

c.溶剂的质量:B<C d.溶质的质量: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解度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x

169

246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8) g/100g水。

40℃时将31 g KNO3固体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为 (9)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降温到20℃能析出固体 (10) g。

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 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KNO3质量/g

40

50

60

7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105

由实验可知 (11)

A.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乙恰好形成60℃时的饱和溶液

C.丙和丁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12)

A.小于40℃ B.等于40℃ C.大于40℃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来划线,划过的地方出现一道红色的线,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我国政府已启动“酱油补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铁 D铁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C.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一氧化碳 B氢气 C木炭 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