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C. 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对比曲线12只能说明饱和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了,但并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了,1中压强减小的原因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的,选项错误;

B、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将三种不同的液体加入到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气体压强都快速增大是因为液体压缩了瓶中的气体使瓶内气压增大选项正确;

C、对比曲线13,曲线3氧气明显减小,说明压强减小除了水的作用外,氢氧化钠也起了作用从而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正确;

D、对比曲线23,曲线3压强减小明显,说明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选项正确,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几种固体单质混合而成A物质,为了测定A物质里的组成,小桦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已知:CuO+H2SO4 = CuSO4+H2O

请根据上述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中所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写名称)。

(2)推出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E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B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4)上述A-D四个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化镁(化学式为MgH2)是一种常用的焰火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图装置制备氢化镁。

(查阅资料)

(1)氢化镁可用氢气与纳米级镁粉加热制得。氢化镁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Mg(OH)2]和氢气,并放出热量。

(2)常温下镁不与水反应,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装置,再……;

②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装置中通入氢气,D处收集的气体验纯后,给C装置加热。继续通入平稳的氢气流。

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停止通入氢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步骤①中的操作补充完整____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A中用分液漏斗添加稀硫酸的优点是____。制得的氢化镁必须____保存。

(3)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的目的,除防止氢气遇到热的空气引起爆炸外,还有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

(4)实验结束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检测得到的氢化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样品,如图放入Y形管一端,实验开始将Y形管倾斜,水和样品接触,共收集到氢气178ml,则样品中氢化镁的质量是____g。

(5)如果测量的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

A.Y形管左侧的水倒入右侧排出部分气体

B.导管伸入量筒太长,未将导管拿出就读数

C.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D.实验前Y形管里有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如图中海水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填离子符号)构成的;图中水循环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上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试管B所对应的电源是_______(选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

(2)实验室里不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收集CO2一般不选用装置D的原因是__________。同学用图中装置A、E、F组合制备CO2气体并验证相关性质,则装置A应该先连接装置______(选填“E”或“F ”);E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装置E和F中分别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A中反应过于剧烈,从安全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a.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b.将长颈漏斗换成针筒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c.加热反应物

d.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

(查阅资料)

a.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具有碱的性质。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下图为合成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是铁粉和石棉绒组成的混合物)。

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③在Y型管盛有亚硝酸钠和氯化铵饱和溶液的一边加热(NH4Cl + NaNO2 NaCl + 2H2O + N2↑ );④到产生氮气较快时,再点燃玻璃管下方的酒精灯进行加热。

①反应开始前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当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__ 现象,表示有氨气生成。

③写出玻璃管中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 ______,溶液____,天平指针___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两种改进,

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一定量的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B.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氖气:_______;②五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③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①食盐水②液氧③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④冰水混合物⑤铜⑥四氧化三铁⑦氯酸钾⑧澄清石灰水⑨过滤、吸附过后澄清的河水。(用序号回答)

A、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B、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_种元素.

②E粒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