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观察溶液 | 无色液体 |
②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
③ |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火焰呈现黄色 |
④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浙江嘉兴35)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
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观察溶液 | 无色液体 |
②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
③ |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火焰呈现黄色 |
④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 。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2010浙江嘉兴35)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
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观察溶液 | 无色液体 |
②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
③ |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火焰呈现黄色 |
④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2010浙江嘉兴35)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
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观察溶液 |
无色液体 |
②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
③ |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火焰呈现黄色 |
④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 。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