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 , 则应选择装置 . 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 .
(3)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若气体从a端通入广口瓶,广口瓶内应盛装(填试剂的名称)来干燥氧气.
(4)某同学从上述装置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和收集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图F装置中,则F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为(填化学式).若在F装置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1)2H2O2 2H2O+O2↑
(2)BC,大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以防止KMnO4的颗粒进入导气管
(3)b,浓硫酸
(4)AD,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溶液变红,CO2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解析】解:(1)对于A装置制取氧气,由于装置没有酒精灯,所以应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 (2)高锰酸钾是固体,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装置B;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该实验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着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前一装置为收集装置,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应该是短进长出.而后一装置为干燥装置,所以应该是长进短出,同时选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由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是用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能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选择D;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性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当加入紫色石蕊时,溶液变为红色,得出的结论是CO2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所以答案是:(1)2H2O2 2H2O+O2↑;(2)BC、大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以防止KMnO4的颗粒进入导气管;(3)b、浓硫酸;(4)AD、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溶液变红、CO2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主要由(填物质名称)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
(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钢中的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B.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小
C.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D.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良好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30.0%
B.22.2%
C.27.6%
D.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