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制备氟化镁(MgF2)时有如下反应:X + 6HF = H2SiF6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iF4 B. SiH4 C. SiHF3 D. SiO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 ________ 。
(2)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A中盛放的是高锰酸钾,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 ,小海同学发现A中缺少的一种用品是______。用C装置可以制取许多种气体,C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实验室用碳酸钠与盐酸来制备二氧化碳,用C装置是否合适 ______(填“是”或“否”), 若用G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 (填b或c)口进气。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共热制甲烷,甲烷是无色、无味、可燃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则制取并收集干燥的甲烷的装置组合为______,甲烷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Cl2)以分子数1:1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CH3Cl),则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
操作 | NaHCO3溶液 | Na2CO3溶液 |
加入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产生气泡 |
加入稀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 |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0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
(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石油经过精制后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而将它们分离的。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B C D
A.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
B. 丁二酮相对分子质量为86g
C. 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丁二酮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