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原子的核外有14个电子,则它的原子核里有14个质子,核电荷数为14.该原子是硅原子.

分析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某原子的核外有14个电子,故则它的原子核里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均为14;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4,是硅原子.
故答案为:14;14;硅原子.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4816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10200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实验室鉴别NaOH、CuSO4、BaCl2、Na2SO4四种溶液时,最少要用到的试管支数是(  )
A.3B.4C.5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陈奇同学为研究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
催化作用.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①在烧杯中加适量水,三支相同型号的试管中
加满0.1%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并编号A、B、C.
②用镊子将保存在10℃、37℃、60℃的温度下,浸有肝脏研磨液的滤纸分别贴在带孔塞子底面上,
分别将塞子塞进试管A、B、C中,用拇指抵住小孔,快速倒转试管,将试管一端浸入水中,松开拇指(如图所示).
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请写出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O2↑.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只有试管B内的圆形纸片慢慢向上浮起,请你解释B试管内圆形纸片向上浮起的原因随着反应进行,氧气附着在纸片上,浮力增大.
(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NO通常为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点为-151.5℃.它的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NO2.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NO2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城市大气中的NOx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NOx的浓度相当高.在非采暖期,北京市一半以上的NOx来自机动车排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2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2)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结合数据解释原因: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如图1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
(2)实验II中,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记录与处理】
(3)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AC.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4)实验II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12345678910
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①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80mL.
②根据你的认识,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反思与评价】
(5)经过分析,小明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或便于读数;你认为实验II的优点是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下列各句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⑦⑩⑪,化学变化的是③,物理性质①⑥⑧⑨,化学性质②⑤.
①胆矾是蓝色固体
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④矿石粉碎
⑤铁易生锈
⑥水是无色液体
⑦汽油挥发
⑧水在常温压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⑨酒精易挥发
⑩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
⑪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验证 NaCl 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C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D比较 Fe、Cu、Al 的金属活动性铁丝浸入 CuSO4 溶液,铜丝浸入 AgNO3 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因为NaOH与H2SO4不能共存.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只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BaCl2和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实验推广1】你想过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和OH-,而SO42-、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a2+和CO32-
【实验推广2】中和反应是没有现象的,如果要鉴别三瓶液体:稀硫酸,澄清石灰水,食盐水.提供试剂有:(A)酚酞,(B)纯碱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出来,则选用试剂可以是B(从提供的试剂中选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