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分析:根据结构图中各原子的个数写出化学式,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结构图各原子的个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C2H4  H2O  C2H6O这三种物质中只有H2O是氧化物,其余两种不是,故A说法不正确;
B、根据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故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说法正确;
C、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说法正确;
D、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1个乙醇分子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能根据结构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解答本题关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酸、碱、盐均为重要的化合物.
(1)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烧碱、H2、Cl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写出一个既能检验烧碱变质、又能除去杂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酸和碱在组成和性质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请任写出其中的一条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关操作如图所示:
精英家教网
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字母代号表示);C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氢氧化钠和烧杯的实际总质量为
 
g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为
 

(6)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氢氧化钾、碳酸钾和水三种物质,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试计算:蒸干该溶液可得到的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根据如图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至少写出两点).
精英家教网
铝的利用比铁、铜晚得多,这个事实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铝在地壳中含量高B.铝相对活泼
C.铝的硬度小D.铝的冶炼相对难
(2)工业上冶炼铁原理之一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目前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请你任意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3)为防止水体污染并回收金属,某工厂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镁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和滤液,取少量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研究

甲醇具有重要意义。

 (1)用CO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 (g)

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实验    测得甲醇的物质的量和温度、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则该正反应的△H_______0(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可制取甲醇,其反应为:CO2+3H2CH3OH+H2O。

①常温常压下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为探究用CO2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 和3mol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

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

平衡,v(H2)=_______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K=______。

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措施有_______(任写一条)。

  (3)工业上利用甲醇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①甲醇蒸汽重整法。主要反应为;CH3OH(g)  CO(g)+2H2(g)设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 60 molCH3OH(g),体系压强为P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为P2,且P2/P1 =2.2,则该条件下CH3OH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

 ②甲醇部分氧化法。在一定温度下以Ag/CeO2-ZnO为催

化剂时原料气比例对反应的选择性(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的该物质越多)影响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当n(O2)/n(CH3OH) =0.25时。CH3OH与O2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在制备H2:时最好控制n(O2))/n(CH3OH)=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