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其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则对该物质的组成元素的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没有氧元素
C.可能有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有碳、氢,可能有氧元素
因该物质在空气中认识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氧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生成物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可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生成物水中含有氢元素,可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氢元素;
生成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该物质.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某校在进行“消防演练”时,让学生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训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灭火剂碳酸氢钠(NaHCO3)的灭火原理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活动一】试验碳酸氢钠受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取适量碳酸氢钠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烧杯中低处燃着的蜡烛先熄灭;充分加热后试管中仍有白色固体残留.
老师提示:碳酸氢钠受热后产生三种新物质,同学们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及碳酸氢钠的组成元素,认为:碳酸氢钠受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水和
二氧化碳
气体,该气体能灭火是因为它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探究活动二】探究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1)甲同学猜想白色固体是碳酸钠,乙同学猜想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他们的猜想主要是根据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
方案1:取样配成溶液,往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方案2: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1不可行,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2)同学们根据方案2 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同学们认为残留的白色固体是
碳酸钠
,上述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3)同学们认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验证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所加入的试剂是
氢氧化钙
溶液.简述实验的方案:取样配成溶液,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载: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铁矿石粉末的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菱铁矿(FeCO3)、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三种固体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试样粉末主要成分可能有:①只是FeCO3、②只是Fe2O3、③只是Fe3O4、④FeCO3和Fe2O3、⑤FeCO3和Fe3O4、⑥Fe2O3和Fe3O4
[查阅资料](1)FeCO3受热易分解FeCO3
  △  
.
 
FeO+CO2↑,常温与可盐酸反应放出CO2:FeCO3+2HCl=FeCl2+CO2↑+H2O,
(2)铁矿石粉末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探究思路]先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探究其成分,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其含量.(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1)取适量试样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①④⑤
①④⑤
(填猜想中的序号).
(2)为进一步确定试样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10.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在通风厨按如图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a管 玻璃管和试样粉末的总质量为70.0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67.6g
b瓶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200.0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06.6g
[交流讨论]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最后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装置中a和b的连接处?
不需要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4)b装置中可能会发生多个化学反应,任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反思评价]
(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需要;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
需要;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

(6)通过计算确定,该铁矿石试样的主要成分,指出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铁矿石的纯度为80.0%).
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镇江一模)工业上的常说“三酸两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桌面上的五个试剂瓶内(如图)分别装有属于工业上“三酸两碱”中的“三种浓酸”和“两碱固体”.

(1)小袁同学没有利用任何试剂就鉴定出了C、D、E三瓶中的三种浓酸.他的做法是:①直接观察试剂瓶颜色,棕色试剂瓶E内的是
浓硝酸
浓硝酸
(填名称);②分别打开C、D瓶的瓶塞,观察到
C瓶口产生白雾
C瓶口产生白雾
,说明C瓶内的是浓盐酸,则D瓶内的是浓硫酸.
(2)小白同学在查阅A、B瓶内的“两碱”的制备方法时,根据收集的信息,绘制了如下一个框图.
注:整个框图中每个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已全部给出.
根据框图,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瓶内的物质:
NaOH
NaOH

小袁同学认为工业生产中原料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所以A瓶内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杂质.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检验该杂质的实验方案(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取适量溶液滴加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氯化钠
取适量溶液滴加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氯化钠

(3)小军对A瓶放置一段时间后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成分的确定作出以下的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做出②③猜想的依据是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A.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肯定猜想
(填序号)是错误的.B.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于是认为猜想3成立,请提出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错误,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错误,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C.为探究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沉淀B的化学式为
CaCO3
CaCO3
.你若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有问题,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改进的方法是
将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
将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

(4)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白色固体,这种物质在与水或二氧化碳作用时可得到上述的“两碱”,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a.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
a:
与氧气充分接触
与氧气充分接触
、b
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呢?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能和CO2发生化学反应.
            2、在常温下Na2O2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3、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一定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管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候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C装置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浓硫酸吸干净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浓硫酸吸干净

            ②D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
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

(5)现要对放置一段时间的B瓶中的固体物质进行成分的定量测定: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 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3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8.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8.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出图2B瓶中纯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有二氧化碳残留在装置内,使质量差变小,使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有二氧化碳残留在装置内,使质量差变小,使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①写出a的名称
试管
试管
;②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用水湿润
用水湿润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试管破裂
试管破裂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CD
CD
(选填序号);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
B或C
B或C
(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5)实验室用图5中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催化
催化
.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6)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2+O2═2NO2;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4X.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物质X的化学式为
H2O
H2O
.  
②若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图5中的发生装置是
B
B
,收集装置是
C
C

③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a.NO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b.NO能抗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并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和肿瘤细胞的扩散.综合分析①和②的信息,你得到的启示是
任何物质都具有两面性
任何物质都具有两面性

④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
方案二:2Cu+O2
  △  
.
 
2CuO,CuO+2HNO3═Cu(NO32+H2O.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
方案二
方案二
.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此方案的理由是
产生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稀硝酸少
产生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稀硝酸少

(7)某化学调查小组的同学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他们抽取组成完全相同的质量为2.84g、4.26g、6.23g的三份钢样(假设钢样中只含铁和碳),分别加入100g稀硫酸中进行实验(实验I、Ⅱ、Ⅲ),充分反应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象图6:试回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①写出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Fe+H2SO4═FeSO4+H2

②实验I中铁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2.8g
2.8g

③稀硫酸完全参加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