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CO,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关系.将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 . 如果P1<P2 , 则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1)缓慢
(2)化合
(3)
【解析】解:(1)将烧红的木碳伸入集气瓶中时,应缓慢伸入,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效果更好.故填:缓慢;(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3)根据上述分析,假设ag碳和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
C+O2 CO2
12 32
ag bg

a=
容器中碳的质量
同理计算出碳与氧气生成一氧化碳时:
故答案为:
(1)把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2)根据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来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题意知容器内气体压强只与气体分子数有关,与固体没关系,因为碳和氧气的量不确定,所以碳和氧气反应有可能发生两个反应氧气充足时C+O2 CO2 , 氧气不足时2C+O2 2CO,分析两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个气体分子数没变,第二个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所以要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氧气应该不足,可根据C+O2 CO2算出反应前后压强恰好不变时氧气的临界含量,低于临界含量即可;据此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5年10月22日江西南昌一大型超市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超市库房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3)分析如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1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填代号).
(4)依据如图2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Ⅰ、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Ⅲ、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食用碘盐,许多人喜欢购买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所说的碘、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
B.化合物
C.元素
D.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减小;
(2)酒精充分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初中化学的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的实验目的是验证
(2)通过实验②,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
(3)依据实验③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1、2、3
B.2、4、1
C.4、8、2
D.4、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
A.铁
B.氯化铁
C.氯化亚铁
D.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微粒子,其中不显电性的是(
A.质子
B.中子
C.离子
D.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