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活动周的一个项目为“喷泉喷喷喷”,各竞赛小组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喷泉,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竞赛I组设计了图l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水)的胶塞,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形成了喷泉.竞赛I组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氯氧化钙共热制取氨气,写出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竞赛Ⅱ组设计了图2实验,引发了喷泉.竞赛Ⅱ组引发喷泉的方法是:;
(3)竞赛Ⅲ组设计了图3实验,引发了喷泉.玻璃套管中的固体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钙 B氯化钠 C活性炭 D.氧化铜
(4)竞赛Ⅳ组的实验设计和过程与竞赛I组完全相同,但未能成功引发喷泉,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十+2H2O
(2)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
(3)C
(4)装置漏气
【解析】解:解:(1)用手捏一下胶头滴管,水进入烧瓶,NH3气体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急剧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美丽的喷泉.故答为:2NH4Cl+Ca(OH)2 CaCl2+2NH3↑十+2H20;(2)图2实验装置的原理是:广口瓶中的气体,引发了喷泉,因为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氨气进入烧杯,冷却后,压强变小.所以能形成喷泉.(3)图3实验,引发了喷泉.玻璃套管中的固体是活性炭,它具有吸附作用,故气压减小,使之喷发出来.(4)竞赛Ⅳ组的实验设计和过程与竞赛I组完全相同,但未能成功引发喷泉,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答:(1)2NH4Cl+Ca(OH)2 CaCl2+2NH3↑十+2H20;(2)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合理即可);(3)C;(4)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图l实验装置的原理是:让烧瓶中的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广口瓶中的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图2实验利用气体受温度影响,气压变化;图3实验形成美丽的喷泉的原理是:让烧瓶中的气体反应或被吸收,烧瓶内的压强急剧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美丽的喷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t℃时,a、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2)t2℃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填一种);
(3)小明同学欲在t1℃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l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实验中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图2表示一定体积的气体X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反应(若反应生成水,水为液态),横坐标表示通入的氧气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反应前、后的温度与压强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图l中Oa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
②图l中c点表示上述混合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③由图2可知,反应前X的体积为2L
④由图2可知,x可能是C0或CH4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1)2个一氧化碳分子;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2价的汞元素;
(4)4个铝原子;
(5)5个锰原子;
(6)缺少元素会得甲状腺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黄金和黄铜--滴加稀盐酸 B.双氧水和蒸馏水--观察颜色
C.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D.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加紫色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C.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