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的。如图是自然环境中部分物质的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示意图中涉及的一种阴离子的名称:____________

2)写出岩石圈中可能存在的任一种金属离子的符号:______

3)写出大气圈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意义。

2NH3________________

H2O________________

CO32-________

5)示意图中共出现了____________种分子。

【答案】碳酸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或磷酸根离子 Ca2+Mg2+K+(合理即可) N2 2个氨气分子 1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解析】

1)根据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依据图示可知阴离子的名称为:碳酸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或磷酸根离子;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一种金属离子表示为:Ca2+Mg2+K+(合理即可);

3)大气圈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4)①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3中的“2”表示:2个氨气分子;

②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H2O2 表示1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③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O32-中的2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5)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出现H2OO2CO2N2NH3五种分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观察与记录)实验时观察到:实验一和实验一中分别__________的现象,由此证明,两组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照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后,最终确定实验三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一废液过滤后,将滤液倒入实验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可知实验一废液中的溶质为_____,实验二废液中的溶质为_____。将实验三的废液继续倒入废液缸中,无明显现象。

将废液缸中固液混合物分离后,取滤液对其溶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滤液中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海的猜想:含Na+ClSO42

小韬的猜想:含Na+ClSO42CO32

(活动与探究)小海同学为了验证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自己猜想成立,小韬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海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_____

(活动与探究)小韬同学继续实验:取小海同学实验后的废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小海的猜想不成立,自己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韬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_____

(归纳与总结)由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得出,在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时,在选择试剂时需注意的问题是_____,进行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时应注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_____(请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

(5)钢是通过生铁炼制成的,在炼钢的过程中用纯氧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12 滚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镁条长度

1cm

2cm

3cm

4cm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少量

较多

很多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 30gB 加到 50g 水中可得到 80g 溶液

B. t1℃时,AC 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 t1℃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 t2℃,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D. 可用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 C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化学式(C6H8O6)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被O2I2(碘)氧化,请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Vc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用某制药厂生产的Vc片(每片含不溶性辅料及0.1gVc)配制2%Vc溶液若取5Vc,应大约取蒸馏水_____g

3Vc易被O2氧化,探究温度、露置时间对Vc溶液中Vc含量的影响

测定Vc含量的原理,往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呈_____色。然后逐滴加入Vc溶液,由于Vc能被碘氧化,当溶液的颜色褪去,说明碘与Vc恰好完全反应。

采用控制交量法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如图。能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

4)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为确保更多地摄入Vc,食用富含大量Vc的蔬菜和水果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成站立姿势跑出

B. 伏低身子快速逃出

C. 用水淋湿衣服迅速爬出

D.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成蹲势逃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示实验过程物质质量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