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酸钾溶液与石灰水反应_____;
②碳酸钾和稀盐酸混合_____;
③氢氧化钡与稀硝酸混合_____.
(2)你想到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和Ca2+,而K+和OH﹣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
【答案】K2CO3+Ca(OH)2═CaCO3↓+2KOH K2CO3+2HCl═2KCl+CO2↑+H2O Ba(OH)2+2HNO3═Ba(NO3)2+2H2O CO32﹣、H+ OH﹣、H+
【解析】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①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
②碳酸钾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③氢氧化钡与硝酸能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所以②中实质是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化学符号为③中反应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化学符号为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Cu、Zn及炭黑,现欲回收铜和锌,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产生的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
(2)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任写一个)。操作X的名称是_____;其所需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外,还有_____。
(4)步骤④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ZnSO4和_____(填化学式)。
(5)有人认为若步骤①中空气不足量,会导致锌的回收率降低,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展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Ⅰ)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1)小明取一定量的稀盐酸,测得其pH=2,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测得混合溶液的pH=3,于是得出“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了中和反应”的结论。
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___,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能证明二者发生了中和反应,理由是___。
(实验2)小刚取稀盐酸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溶液X,再加入适量铁粉,观察到___,证明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提出问题Ⅱ)溶液X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HCl
小组同学为验证猜想二,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显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实验3 | 取适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___ | 猜想二成立 |
实验4 | 取适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二成立 |
小明认为实验4中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理由是____。
请你另选一种试剂,设计合理的方案,当观察到与实验4相同的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成立。你的实验原理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_(填序号)。
①HNO3②CuSO4③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答案】(1);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
【解析】
试题(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中氢之后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稀硫酸不生成氢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0
【题目】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顺序,设计如图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这说明铜比该金属活动性_______(填“强” 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A和C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又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Y是__________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社团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装置如图所示,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