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兴趣小组同学取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的稀盐酸和剩余固体的关系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t1 ℃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 t2 ℃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C. 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至t2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原理。
(1)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
(2)工业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中炼铁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蒸发水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①②③ B. 仅②③ C. ①②④ D. 仅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比较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钢片比纯铁片的硬度大 B. 食盐水的导电能力比酒精溶液强
C. 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浓度大于饱和石灰水的浓度 D. 地壳中铝的含量比硅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
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10.8g
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
④装置的质量增加13.2g.
A.该气体一定含有H2、CO、CH4
B.该气体可能只含H2和CH4
C.该气体可能只含CO和CH4
D.该气体可能只含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①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__;②炉具清洁剂中的碱 _________;
③自制酸碱指示剂所需浸泡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④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的“碱”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①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能同时实现反应②和①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PH约为5.6,PH越小,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越多。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如图: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
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打开K2、K3、K4,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2、K3、K4,充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PH为5.5和6.5。分析可知,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_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丁装置中。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二氧化碳数字传感器测得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如图是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能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