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请细心分析硫燃烧的几个步骤,说明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操作现象相关解释
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无明显现象
2.加热直到发生燃烧
3.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解:物质的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1)在燃烧匙内放入少量硫,它不会燃烧,因虽是可燃物,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2)加热燃烧匙内的硫,因加热使硫达到着火点,硫开始燃烧.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出淡蓝色的火焰;(3)氧气有助燃的作用,所以、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并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表格内容如下:
实验操作 现象 相关解释
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无明显现象 硫不能燃烧,因未达到硫的着火点
2、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能燃烧,因硫加热后达到硫的着火点
3、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并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剧烈燃烧,因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高

分析:了解物质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了解硫燃烧的现象,并能做出相关解释.
(1)在燃烧匙中放入硫,未达到着火点;
(2)加热达到着火点可以燃烧,发出火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3)氧气有助燃作用,可是硫燃烧的更加剧烈.
点评:本题通过对比试验的形式,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连云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走进化学实验室.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已知:①2Na2CO3+H2SO4═2NaHCO3+Na2SO4,NaHCO3溶液呈碱性;②CaSO4微溶,但在稀溶液中看作可溶,其水溶液呈中性.)

(1)甲、乙两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
丙、丁两同学想再现课本上将“澄清石灰水滴入Na2CO3溶液”的实验现象,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并各自进行操作.
【问题讨论】:教师首先肯定了这四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请你填空:
甲、乙同学将较多量的稀硫酸加入锥形瓶后,他们是依据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的现象来判断两者确实发生反应的.丙、丁同学的实验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意外发现1】:甲同学和丙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废液缸中形成无色溶液.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于是,他们又以“无色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经讨论呈现出如下猜想:
①溶质为:Na2SO4、CaSO4   ②溶质为:Na2SO4、CaSO4、H2SO4③溶质为:Na2SO4、CaSO4、NaOH
【请你判断】: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填数字代号).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针对认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废液缸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少量
Na2CO3
Na2CO3
溶液,观察
a.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填数字代号)
b.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填数字代号)
【意外发现2】:乙同学和丁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另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沉淀不溶,没有气泡,上层清液呈红色,此时,上层清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许多组,如:①Na2SO4、NaOH;②Na2SO4、Ca(OH)2;③Na2SO4、NaOH、Na2CO3;④Na2SO4
Na2CO3
Na2CO3
;⑤Na2SO4、Na2CO3
NaHCO3
NaHCO3
.(未列全.请用化学式将④、⑤补充完整)
(2)【教师点拨】: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用其他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适量)与NaOH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则
(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②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少量)与V1mL NaOH稀溶液?昆合后,再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至蓝色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了V2mL CuSO4溶液,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
在V1mLNaOH稀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CuSO4溶液V3mL,若V3>V2即可证明;
在V1mLNaOH稀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CuSO4溶液V3mL,若V3>V2即可证明;

还可以将上述CuSO4溶液换成
FeCl2(或MgCl2等)
FeCl2(或MgCl2等)
溶液等(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同样也可以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6、阅读下列关于红磷和白磷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a、红磷与白磷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b、红磷与白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并且生成同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对皮肤有腐蚀性,属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
c、红磷着火点在200℃以上,白磷着火点为40℃左右;
d、红磷与白磷的密度都比水大;
(1)上述短文中描写红磷与白磷物理性质的句子是
a、d
(填写序号);
(2)某校学习小组为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设计了下列实验,请回答:

①D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甲试管中产生白烟,乙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无明显变化

②A、D装置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同学们一致认为最好选用D装置进行实验,理由是
D中的气球防止生成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

③进行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进行B、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

④得到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结论的实验是
A、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衡阳)实验室检验CO2通常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CO2通常用NaOH溶液,但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无明显现象.振衡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如何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并认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其实验现象为:甲:
软塑料瓶变瘪
软塑料瓶变瘪
,乙:“瓶吞鸡蛋”.这两个实验的共同原理是
在密闭容器内NaOH溶液与CO2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在密闭容器内NaOH溶液与CO2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2)小卫同学认为还必须做一个对比试验,才能真正说明问题,该对比实验是:
CO2在与甲或乙相同条件溶于水
CO2在与甲或乙相同条件溶于水

(3)小丽同学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4)由上述探究性学习,得到的启示是
ABCD
ABCD
(填字母代号).
A.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
B.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存在,证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
C.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D.由于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NaOH应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检验CO2通常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CO2通常用NaOH溶液,但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无明显现象.振衡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如何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并认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其实验现象为:甲:________,乙:“瓶吞鸡蛋”.这两个实验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
(2)小卫同学认为还必须做一个对比试验,才能真正说明问题,该对比实验是:________.
(3)小丽同学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4)由上述探究性学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
B.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存在,证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
C.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D.由于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NaOH应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衡阳 题型:问答题

实验室检验CO2通常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CO2通常用NaOH溶液,但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无明显现象.振衡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如何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并认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其实验现象为:甲:______,乙:“瓶吞鸡蛋”.这两个实验的共同原理是______
(2)小卫同学认为还必须做一个对比试验,才能真正说明问题,该对比实验是:______.
(3)小丽同学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精英家教网

(4)由上述探究性学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
B.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存在,证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
C.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D.由于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NaOH应密封保存.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