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小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②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OH)2、CaCO3等成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样品中含有Ca(OH)2或Na2CO3可能含有的原因______(写一个).
[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溶液C中一定含______离子.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实验结论]
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拓展延伸]
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变质的烧碱中NaOH的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分析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___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3)用同浓度的硫酸,分别与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分析:[进行猜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写出方程式;
[实验过程]
(1)浊液分离成固体B和溶液A,过滤的使用范围就是把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酚酞遇碱变红.
(2)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3)检验物质一般选用生成沉淀或者气体的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实验结论]根据流程图分析,判断哪些是肯定存在,哪些是可能
[拓展延伸]根据质量差分析并按照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书写出完整的过程.
解答:解:[进行猜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答案为:CaO+H2O═Ca(OH)2(或2NaOH+CO2═Na2CO3+H2O等,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过程]
(1)浊液分离成固体B和溶液C,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符合过滤的使用范围;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知,碱性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碱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 OH-
.故答案为:过滤,OH-
(2)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只有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碳酸钠,Na2CO3+CaCl2═2NaCl+CaCO3
(3)检验物质一般选用生成沉淀或者气体的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答案为: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样品溶于水后,烧杯内壁发热,说明有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较多热量,氢氧化钠是溶解放热;过滤得到固体B,说明B是碳酸钙(这个碳酸钙可能是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果,也包含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结果;溶液A中加入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以在溶液C中无碳酸钠剩余,当酚酞呈现红色时说明有碱性物质存在,由于加入的氯化钙对应沉淀,所以A中无氢氧化钙溶液,所以C处只能是氢氧化钠存在..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①②③.
[拓展延伸]
(1)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200克+200克-395.6克=4.4克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2)解:设所取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 SO4+H2O+CO2
106                       44
x                        4.4g
                    
  则烧碱样品中 NaOH%=×100%=78.8%  
答: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8.8%.
(3)2NaOH+H2SO4=Na2SO4+2H2O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根据元素守恒的角度看,从两个方程式均可得出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故答案为:
[进行猜想]CaO+H2O═Ca(OH)2(或2NaOH+CO2═Na2CO3+H2O等,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过程](1)过滤    OH-
(2)碳酸钠    Na2CO3+CaCl2═2NaCl+CaCO3
(3)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
[实验结论](1)①②③
[拓展延伸]
(1)4.4
(2)解:设所取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 SO4+H2O+CO2
106                       44
x                        4.4g
                         
则烧碱样品 NaOH%=×100%=78.8%
        
答:烧碱样品中NaOH的百分含量为78.8%.
(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点评:[实验结论]不好处理,做题时要前后对照,因果要清楚,酚酞变红的因素较多,比如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省略了夹持装置)做如下实验:
研究课题:探究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吸收剂;无水硫酸铜可作为吸水剂,且吸水后显蓝色.
提出猜想:制保鲜袋的材料可能是由“碳、氢、氧”中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①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将止水夹夹在F后的橡胶管处,B中注入适量水,当向A中缓缓注入少量水时,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为X
G处液柱上升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装好药品和1.4g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D、E、F、止水夹外将仪器按原样组装.
③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将已称重的D、E两干燥管和未称重F干燥管接到C的尾端.④给装置C加热,直至保鲜袋碎片完全燃烧.
⑤停止加热并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
⑥分别对D、E进行第二次称重.
实验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分析,该套装置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酒精灯

(2)实验步骤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G处液柱上升

(3)设置F处的干燥管的目的是
防止装置外空气中的CO2和H2O被E吸收,影响实验
.B处的浓硫酸起的作用是
干燥氧气或除去水蒸气
,如果没有B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使氢元素质量偏大或使水的质量偏大

(4)在加热装置C前,要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停止加热后继续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驱赶至D、E装置中被完全吸收

(5)第一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82.0g、85.0g;第二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83.8g、89.4g;则样品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为
1.8
g.
实验结论:
(6)该样品的组成元素一定是
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白下区二模)已知草酸(H2C2O4)加热时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分解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1)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2)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3)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
(3)
(3)
(选填序号),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查阅资料】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
(2)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
(3)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为了检验草酸的分解产物的成份,该小组同学将草酸的分解产物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
H2O和CO2
H2O和CO2

(2)装置D的作用是
检验CO2是否已被完全除去
检验CO2是否已被完全除去

(3)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的现象应包括
D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E中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E中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得出结论】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
 浓硫酸 
.
H2O+CO2↑+CO↑
H2C2O4
 浓硫酸 
.
H2O+CO2↑+CO↑

【反思与评价】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装置F后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F后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草酸(H2C2O4)加热时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分解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1)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2)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3)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     (选填序号),依据是                             

【查阅资料】(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

(2)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

(3)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为了检验草酸的分解产物的成份,该小组同学将草酸的分解产物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      。(2)装置D的作用是                                    

(3)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的现象应包括                                                        ;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三中(学区分校)九年级(下)第十八周周末作业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省略了夹持装置)做如下实验:

研究课题:探究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吸收剂;无水硫酸铜可作为吸水剂,且吸水后显蓝色.
提出猜想:制保鲜袋的材料可能是由“碳、氢、氧”中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①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将止水夹夹在F后的橡胶管处,B中注入适量水,当向A中缓缓注入少量水时,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为X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装好药品和1.4g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D、E、F、止水夹外将仪器按原样组装.
③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将已称重的D、E两干燥管和未称重F干燥管接到C的尾端.④给装置C加热,直至保鲜袋碎片完全燃烧.
⑤停止加热并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
⑥分别对D、E进行第二次称重.
实验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分析,该套装置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实验步骤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3)设置F处的干燥管的目的是______.B处的浓硫酸起的作用是______,如果没有B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
(4)在加热装置C前,要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______.停止加热后继续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______.
(5)第一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82.0g、85.0g;第二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83.8g、89.4g;则样品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为______g.
实验结论:
(6)该样品的组成元素一定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已知草酸(H2C2O4)加热时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分解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1)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2)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3)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______(选填序号),依据是______.
【查阅资料】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
(2)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
(3)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为了检验草酸的分解产物的成份,该小组同学将草酸的分解产物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______.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3)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的现象应包括______.
(4)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